信札趣談·謝稚柳
《謝稚柳》:謝稚柳(1910-1999),江蘇常州人。原名謝子棪,又名謝稚,室名壯暮堂,號壯暮翁。著名畫家、鑒賞家。早年從師錢名山。1929年結識張大千。1934年隨張去敦煌研究莫高窟藝術,共同臨摹壁畫。1943年,應徐悲鴻之邀,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并先后在重慶、成都、昆明、西安、上海舉辦畫展。1947年任上海《新聞報》秘書室主任。新中國成立后,參加上海市文管會工作。近任上海市文物管理會委員、上海博物館顧問、中國美協理事兼上海分會主席。擅長山水、花鳥、人物。著有《鑒余雜稿》《陳老蓮》《敦煌石室記》《敦煌藝術敘錄》《試論宋元之間水墨花卉畫的傳統關系》及《謝稚柳畫集》等。
“共瞻對耳” ——致吳灝
鐘子期與俞伯牙是一對知音,他們相知相和,猶如高山流水,相得益彰。吳灝乃詩詞前輩,他的詩詞真摯樸實,異常感人,深為謝稚柳所推重,嘗以“極佳”贊其倚聲之高妙。謝老與吳灝先生談詩,鑒古,論藝,實為一最佳對手。吳灝的好友、人稱“七絕王”的中山大學教授陳寂寫得一手好詩,謝老亦為激賞。三人常將寫好的詩詞抄錄下來,互相寄贈。從書寫上看,謝稚柳是張顛書體,吳灝是倪云林的小楷,陳寂寫的是有點稚拙的鋼筆字。平時一星期兩封信,詩詞唱和,樂此不疲。
這是謝稚柳致吳灝書札中之一件,釋文如下:
玉弟: 數月來不相通問,子建去穗,曾囑其以我近況轉告,想并鑒及矣。三十一日書收悉,昨日子建回已來晤,備審
弟近狀,深為馳系。知弟肅客倦甚,自在意中,此因出于弟好客,然我意正亦無須如此耳。劍花干,劍花并已收到,深謝! 當依囑煲肉,此味殊前所未知也。數月來家居無聊,整理舊作為排遣長日,曾作得打油數詩,殊無可取,又前日偶于燈下寫一小冊。亦無足觀,茲并寄上,如與弟共瞻對耳。歐初同志晤時,望為致意,并謝其嘉惠也,不另具書矣,匆此即頌
吟祺
稚柳手上 八月四日
古時米元章有一帖,名為 《苕溪詩帖》,即 “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謝稚柳先生的這一信札便是如此,其書法也是此類形式。吳灝先生之子吳泰說:“因為家父是行家,懂看,懂鑒別,會欣賞,故此,他(指謝稚柳)在書寫時,亦無所顧忌。行書,大草,狂草兼而有之; 自由奔放,筆墨濃淡,行氣疏密,流暢顧盼,舒展自如,把自己的才情逸氣發揮得淋漓盡致。”柳老這封信札的行筆氣度,真如吳泰先生所言,這種“對頭戲”實在是妙極了。
謝稚柳致吳灝信
上一篇:扇面趣談·袁克文
下一篇:閑章趣談·謝稚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