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趣談·溥儀
《溥儀》:溥儀(1906—1967),即宣統帝。清朝末代皇帝。滿族。愛新覺羅氏。1909—1911年在位。繼德宗載湉(光緒帝)為帝,嗣位時,年僅3歲,由其父醇親王載灃攝政。辛亥革命爆發,被迫退位,仍居故宮。民國十三年(1924年)秋,廢除皇帝稱號,被驅逐出紫禁城。1925年春,移居天津日租界。1931年底,在侵華日軍策劃下潛往東北,為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執政”,1934年3月改稱“滿洲帝國皇帝”。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在逃往日本途中被蘇軍俘虜,解往蘇聯。1950年8月移交中國政府,改造于撫順戰犯管理所。1959年12月4日被特赦釋放。1961年3月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1964年任政協第四屆全國委會員委員。1967年在北京病逝。著有《我的前半生》。
“宣統鑒賞”印和“無逸齋精鑒璽”
溥儀欣賞張樾丞的印章作品,這兩方“御印”即他讓張刻制的。清末民初,北京玩金石字畫的老少爺們有句口頭禪:“你能,你比張樾丞還能。”張樾丞是刻銅墨盒出身,能書善畫,精于刻印。其時在琉璃廠掛單治印的人很多,其中以張樾丞名字最響,這就是因宣統皇帝的“宣統鑒賞”、“無逸齋精鑒璽”兩方印是他刻的。至于這兩方印章是張樾丞何時所刻,說法不一。有說是溥儀在位時,有說是“遜位”以后,也有說是在天津做寓公時。至于這位末代皇帝為刻印還“召見”過張氏,實在有點玄。但是人們都知道皇帝曾找張樾丞刻過印。于是王公貝勒、遺老遺少和忠于清王室的“臣奴”,以及附庸風雅的人,全都慕名找張樾丞刻印,趨之若鶩,甚至不惜排隊登記等候。據稱,北洋政府的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等上層人物,都喜用張氏所刻之印。中央銀行發行之國幣,上面有“中央銀行總裁印鑒”亦出自張樾丞之手。
宣統鑒賞
無逸齋精鑒璽
溥儀書《福壽》,上鈐“宣統御筆之寶”印
上一篇:信札趣談·洪鈞
下一篇:扇面趣談·溥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