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蕪湖之旅·蕪湖·鐵畫“錚錚長不毀”
享譽中外的蕪湖鐵畫,為清人湯鵬所創(chuàng)。湯鵬,號天池,原籍江蘇溧水縣神蒼村人。
湯鵬鐵畫種類多,題材廣泛。他“治之使薄、且縷析之,以意屈伸,為山水,為竹石,為敗荷,為衰柳,為蜩螗,郭索點綴位置,一如丹青家,而無襞積皴皵之跡。”當年會稽馬賡良曾作《湯鵬鐵畫歌》贊曰:“鐵汁淋漓潑墨水,硬畫盤空不著紙。荊關(guān)變法未悟此,湯鵬戛戛造奇理。作畫意在爐錘先,水渲火刷生姿妍。山川花鳥擅能品,九州眾物泣神鼎。”可見湯鵬及其作品的影響。
蕪湖鐵畫肇源于清代康熙年間,它植根于蕪湖并非偶然。據(jù)史志記載:蕪湖有悠久的冶鐵歷史。相傳楚人干將、莫邪曾鑄造寶劍于此,宋、元、明、清,蕪湖冶鐵技術(shù)“異于他縣”,有“鐵到蕪湖自成鋼”之說,正是這個冶鐵之鄉(xiāng)孕育、產(chǎn)生了“錚錚長不毀”的鐵畫藝術(shù)。
鐵畫的誕生也和蕭云從密切相關(guān)。蕭云從(1596—1673),蕪湖人,字尺木,號無悶道人、于湖漁人,晚年號鐘山老人。他博學多才,尤擅長繪畫,畫風疏秀,熔唐、宋、元、明各代諸家筆墨于一爐,自成一家,被時人推崇為“姑熟畫派”始祖。尤其是他創(chuàng)作的山水圖,“工雅絕倫,極為藝林珍重”,有“神品”之稱。
蕭云從一生坎坷,他蔑視強權(quán)、剛直不阿。對明末奸雄魏忠賢把持朝政極為不滿,入清后隱居不仕,閉門以詩文書畫自娛。許多權(quán)勢者“欲求其跡,數(shù)通殷勤,而不可得”。《縣志》載:康熙初年,太平府知府胡季瀛極傾慕蕭云從畫名,三次登門求畫蕭云從均“閉門不欲見”。胡季瀛惱羞成怒,羅織罪名,將蕭云從關(guān)入采石磯太白樓,說只要完成太白樓四壁名山圖就放了他。當時年已七十,又抱病在身的蕭云從不得已用七天時間作了匡廬、峨眉、泰岱、華岳四大名山壁畫。自此,蕭云從悲憤絕筆,再不作畫。
湯鵬十四歲遷居蕪湖在鐵鋪當學徒時,恰巧與蕭云從為鄰。湯鵬醉心繪畫,嘗輟業(yè)觀看蕭云從作畫,天長日久,心領(lǐng)神會,“遂以意創(chuàng)為鐵畫”,巧妙地熔筆墨藝術(shù)于爐錘鍛造之中。鐵畫一問世便名噪一時,成為“世罕得之”、“巧前代所未有”之珍品。而湯鵬也享名“鐵冶神工”,可以“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直教六法歸洪爐”,且“名與蕭埒”,即與蕭云從齊名。
湯鵬是在蕭云從啟發(fā)下創(chuàng)造鐵畫的,因生活貧困,無錢外出游覽名山大川以提高藝術(shù)境界,只得時常向蕭云從索畫稿進行再創(chuàng)作。蕭云從也總是給予湯鵬熱情幫助。據(jù)說“湯鵬”之名也是蕭云從給起的。蕭云從曾請湯鵬為他朋友鍛制一幅鐵畫,畫成后需題上作畫人姓名,蕭云從便給無名鐵匠湯起了個很雅致的名字——湯鵬,號天池。
上一篇:悠悠吳越曲·南京之旅·中山陵·鐘山雄峙偉陵長青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廈門之旅·南山寺·閩南名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