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趣談·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北宋文學家。幼時有文名,成年后以散文和詩著稱于文壇。太平興國年間進士,任長洲知縣,旋經太宗面試,先后升為右拾遺、左司諫等。史稱他在就任右拾遺的當天,作《端拱箴》,請求尚節儉,禁奢侈。京城旱災,又上疏請減俸祿,輕刑罰。后屢以事貶官。真宗即位后,上書提出 “謹邊防”、“減冗兵”、“并冗吏” 諸主張,旋因事得罪權貴,出知黃州,后遷蘄州,病卒。
鸚鵡能言爭似鳳
蜘蛛雖巧不如蠶
王禹偁聰明早慧,七八歲就學會了賦詩作文。當時畢士安在王禹偁家鄉濟州為官,發現了這位奇才。聽說王禹偁家里靠磨面為生,畢士安就讓王禹偁寫一首《磨》 詩,王禹偁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但存心里正,無愁眼下遲。若人輕著力,便是轉身時。” 詩表面是描寫推磨,實際上借物言志,說一個人只要心里正直,就不怕一時的落魄,只要遇上時機,有人稍加引薦,自有騰達之時。畢士安讀完詩后,大為驚嘆,想不到小小年紀竟如此不凡,于是留他在自己家里讀書學習。一天,畢士安參加州署舉行的宴會,席間有一句“鸚鵡能言爭似鳳”,在坐的人沒有一個能對出下句。畢士安回家后把這句寫在屏風上,以便以后慢慢思考。王禹偁看到后,就在上面寫出 “蜘蛛雖巧不如蠶”相對。畢士安見了感嘆說: “真是經國緯邦之才。”于是賜給他衣冠,把他當成成年人看待,稱他為小友,兩人成為忘年之交。
鸚鵡能言爭似鳳 蜘蛛雖巧不如蠶
上一篇:翰墨趣談·王珉
下一篇:信札趣談·王統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