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帝武則天下臺
武則天(624—705)名曌,并州膠水(今山西文水東)人,唐高宗皇后。父為木材商人,因隨李淵起兵有功,在太宗時官至工部尚書。武則天14歲被太宗選入宮中為才人。太宗死后被迫為尼。高宗即位又封為昭儀。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立為皇后,因她知書善謀,逐漸掌握了唐朝大權(quán)。683年高宗死,其子中宗即位,實權(quán)仍屬武則天。690年改國號為周,她自稱為皇帝,從655年到705年間武則天是實際的最高統(tǒng)治者。
在武則天的統(tǒng)治期間,政治上主要是打擊唐朝初期的當權(quán)者,提倡科舉制,任用官吏不計門第,把唐朝政權(quán)廣闊地開放給中小地主階級,因此得到了不少人的擁護。她關(guān)心吏治,對官吏要求嚴格,人民生活安定,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這在當時是個巨大革命。但她崇尚宗教,廣建寺院,獎勵告密,重用酷吏,造成了很多弊端,失掉了部分人心。在重男輕女和封建正統(tǒng)勢力的高壓下,中宗神龍元年(705)宰相張諫之等乘其病重即擁中宗復位,復國號為唐,武則天這個最高統(tǒng)治者即下臺。
武則天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對封建社會重男輕女和封建正統(tǒng)偏見進行了挑戰(zhàn),自稱皇帝15年,不愧為中國歷史上大膽敢為的女性。但在她終因不得人心而下臺。統(tǒng)治者必須考慮不斷提高生產(chǎn)力水平,使生產(chǎn)得以發(fā)展,人民生活不斷提高,國家經(jīng)濟實力增加,才能得到擁護。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必失天下。
上一篇:女子長跑世界冠軍德克爾的遺憾
下一篇:女足暴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