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談·宋濂
《宋濂》:宋濂(1310—1381),明代詩人、書法家。字景濂,號潛溪,浙江浦江(今浙江金華)人。幼英敏強記,元至正中薦授翰林編修,以親老辭不行。入龍門山著書逾10余年。明初,與劉基等并征,至應天,除江南儒學提舉,起東南,負重名,累轉(zhuǎn)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以老致仕。卒,追謚文憲。善書,工小楷,尤精微書。明何喬遠《名山藏》 曰: “公自少至老,未嘗去書,半體近視,乃一黍上能作字十余。” 其書清古有法,草書有龍盤鳳舞之象。王世貞云: “宋太史(濂)書行筆極蕭散,而有純綿裹鐵之意,似非規(guī)矩學步者。” 傳世書跡有《跋鮮于樞書》,見《中國法帖全集》。有《宋學士全集》、《浦陽人物記》等著述傳世。
谷粒題字
宋濂是明初著名文學家,被公認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其散文善于描寫,能運用多種方法揭示人物性格,很有特色。
宋濂亦能書法,他擅長楷書,頗有書名。宋濂小時候家里貧窮,沒有錢買書,他經(jīng)常借別人的書閱讀,學習十分刻苦。在書法上,宋濂下了很大功夫。他特別喜歡楷書,不迎合時風作行、草書,而專攻小楷。最有趣而令人驚嘆的是,他竟能在一顆小小的谷粒上寫出十幾個端端正正的小楷字(細字),被譽為美談。如果沒有平時的刻苦練習,是很難寫出那么小又那么工整的小楷的。因此有人在 《六研齋筆記》 中說: “唐宋名公多以行、草擅長,明代小楷之精者,惟宋公景濂一人而已!”
宋濂的兒子宋隧也是明代著名的書法家,小篆書被譽為明代第一。
《跋鮮于樞書》 明 宋濂
上一篇:翰墨趣談·宋克
下一篇:閑章趣談·宋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