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憲》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字伯度,扶風(fēng)平陵(在今陜西咸陽市西北)人。父竇勛被誅,憲少孤。建初三年(公元78年),妹立為皇后(章德皇后)。憲為郎,后遷侍中、虎賁中郎將;弟竇篤為黃門侍郎。兄弟同受親幸,貴寵日盛,王、公莫不畏懼。
八年(公元83年)十二月,憲恃皇后之勢,以賤價奪沁水公主劉致(明帝女)園田。公主畏憲,不敢有異議。一日,章帝外出過此,指以問憲,憲語塞不能對。及章帝知其情,召憲切責(zé)之曰:“深思前過,奪主田園時,何用愈趙高指鹿為馬!”“今貴主尚見枉奪,何況小民!”憲大震懼,皇后毀服(古服式有等級,毀服指下降服式等級)深謝,章帝意乃解,使憲以田還公主;雖未治其罪,然終章帝之世,未授以重任。
章和二年(公元88年)正月,章帝死,和帝即位,時年十歲,皇后尊為皇太后,臨朝處理朝政。憲為侍中,內(nèi)主機(jī)密,出宣誥命。
憲性急果,區(qū)區(qū)之怨,莫不報復(fù)。有謁者韓紆曾考劾過憲父之獄,三月,憲使人殺紆子,以首祭其父。七月,都鄉(xiāng)侯劉暢來吊章帝死,太后數(shù)召見之。憲懼暢分其權(quán),遂遣人刺殺之,而歸罪于暢弟劉剛,使人治之。事發(fā),太后大怒。憲懼誅,請擊匈奴以贖死。
時南匈奴(公元48年,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分,北匈奴反漢,南匈奴親漢)請伐北匈奴。憲率精騎五萬,分三路北伐,均以涿邪山(在今蒙古西部、阿爾泰山東脈)為目標(biāo)。憲自率精騎四千,出朔方雞鹿塞(在今內(nèi)蒙古磴口縣西北哈薩格峽谷口)。及抵涿邪山,三路大軍會師。繼進(jìn)至稽落山(今蒙古境內(nèi)杭愛山),大破之,北匈奴潰敗北走。憲率諸部跟蹤追擊,至私渠北鞮海(今名烏布蘇諾爾湖),斬首一萬三千,獲馬牛羊百余萬頭,來降者八十一部、二十余萬人。憲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杭愛山),命中護(hù)軍班固刻石記功。次年九月,憲以功遷大將軍,封武陽侯。憲固辭封爵。永元二年(公元90年)六月,封冠軍侯,又不受。七月,出鎮(zhèn)涼州(治所在今甘肅秦安縣東北)。
南單于欲破北成南,并為一國。十月,大破北匈奴,北單于受傷,率數(shù)十騎逃走。憲決心趁機(jī)徹底消滅之,遂于三年(公元91年)二月,出塞數(shù)千里,圍北單于于金微山(在今新疆布倫托海北蒙古境),斬首五千余,北單于帶數(shù)騎逃走,不知所往,其國遂亡。
憲既平匈奴,名聲大震,以任尚等為瓜牙,以鄧疊等為心腹,刺史、守、令多出其門。尚書仆射郅壽、樂恢違其意,相繼被迫自殺。由是朝臣恐懼,望風(fēng)承旨,莫敢有異。其弟竇景尤驕縱,奴客亦倚勢欺人,強奪財貨,搶掠婦女,人心惶惶,如遇盜寇。有司畏懼,莫敢舉奏。司徒袁安以和帝年幼,外戚專權(quán),深為憂慮,及與公卿言國家事,無不嗚咽流涕。
四年(公元92年)六月初,憲黨羽欲謀叛逆,和帝知之。時因憲兄弟專權(quán),和帝與內(nèi)外臣僚無法接觸,所與居者皆宦官,遂與宦官鄭眾謀之。二十三日,和帝至北宮,命執(zhí)金吾、五校尉勒兵屯衛(wèi)南、北宮,閉城門,收捕憲黨徒鄧疊、鄧?yán)凇⒐e等,下獄死;遣人收憲大將軍印綬,令與其弟就國。及憲兄弟至國,和帝迫令自殺。
憲跋涉數(shù)千里,遠(yuǎn)征漠北,破匈奴有功。但他品質(zhì)惡劣,恃勢作惡,濫殺無辜。曾有人以書誡之:“生而富者驕,生而貴者傲。”不聽,終致喪命。史論憲:“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本書之所以收錄他,是為了反映北匈奴之滅亡這一史實。
上一篇:《祖逖》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下一篇:《耶律休哥》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