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玠》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字晉卿,德順軍隴干(今甘肅靜寧縣)人,后遷居水洛城(今莊浪縣)。少性沉
毅有志節,知兵,善騎射,好讀書,能通大義。年未二十,以良家子入涇原軍。后因反擊西夏有功,補進義副尉,繼遷隊將。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夏人攻懷德軍(今寧夏固原縣),玠以百騎追之,殺一百四十人,擢第二副將。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四月,金兵攻涇原(今甘肅平涼縣)。玠為前鋒,進據青溪嶺(在今涇川縣西南)以拒之。及戰,親兵三百余人皆潰,玠率余眾殊死斗,大破之,追擊三十里,金人始有畏懼之意。遷涇原路兵馬都監,兼知懷德軍。
次年十一月,宣撫處置使張浚出巡關、陜,參謀軍事劉子羽甚贊玠及其弟吳璘兄弟才勇,浚與玠語,大悅,即授統制。繼為涇原路馬步軍副總管。
四年(公元1130年)三月,金帥洛索(婁宿)與其副完顏杲(撒離喝)長驅入關,玠拒于彭原店(在今慶陽縣南)。金乘高而陣,玠擊敗之;金軍整軍復戰,玠敗走,罷總管,知懷德軍。張浚惜其才,以為秦鳳副總管,兼知鳳翔府。及至,安撫百姓,兵火之余,民賴以安;又整頓部隊。初青溪嶺之戰,親兵皆潰,至是,諸潰卒復出就招,玠問訊再三,除五六人外,悉斬之,軍中股栗。自是每戰,眾皆奮勇爭先,無復臨陣脫逃者。
九月,張浚合五路兵,共四十萬,欲與金決戰。及兵集富平(屬今陜西省),諸將議戰,玠曰:“兵以利動,地勢不利,將何以戰?宜徙據高阜,使敵馬沖突,吾足以御之。”諸將皆曰:“我師數倍于敵,又前阻葦澤,敵有騎不得施,何用他徙!”已而金兵驟至,以袋裝土和柴草填澤地,發起進攻。宋軍大潰,五路皆沒,巴蜀大震。玠收散兵走保和尚原(在今寶雞市西南),積糧養兵,列柵為死守計。有人以為宜退守漢中,扼蜀口以安人心。玠曰:“我保此,敵決不敢越我而進,堅壁臨之,彼懼吾躡其后,是所以保蜀也。”鳳翔民感其恩,相與夜輸糧以助之。玠償以銀帛,民益喜,輸者益多。金人怒,伏兵于渭河邀殺之,且令連保,但民仍冒死助之。
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五月,金將沒立自鳳翔,別將烏魯、折合自階(今甘肅武都縣)、成(今成縣),合兵數萬騎,約會師和尚原。時玠以散卒數千人駐原上,軍糧匱乏,家屬留敵,朝廷音絕,人無固志。有謀劫玠兄弟北去,幕客夜告之。玠急召諸將,曉以大義,歃血而誓,諸將感泣,愿為盡力。及烏魯軍至,玠擊之,四戰皆捷。山谷中路狹而多石,馬不得行,敵盡棄馬逃去。后三日,沒立至,玠遣別將擊退之。張浚錄其功,以為明州觀察史。繼兼陜西諸路都統制。
金人自起兵以來,戰必勝,及與玠戰,每敗,憤甚。十月,右副元帥完顏宗弼(兀術)集兵數萬,造浮橋于寶雞,渡渭以攻和尚原。玠選勁弓強弩與戰,輪番射之,矢發不絕,繁密如雨;又以奇兵斷其糧道。凡三日,大破之,俘金將士以萬計。宗弼二中流矢,僅以身免。
金人久窺蜀,因玠駐兵和尚原,扼其沖而不得逞,欲出奇兵以取之。時玠駐兵河池(今陜西鳳縣),金以叛將李彥琪駐兵秦州(今甘肅天水市),窺仙人關(在今陜西鳳縣西南),以牽制之。三年(公元1133年)二月,金兵長驅趨洋(今洋縣)、漢中(今南鄭州),興元守臣劉子羽告急。玠得報,即自河池一日一夜馳三百里;及至,以黃柑送金軍,曰:“大軍遠來,聊以止渴。”完顏杲大驚,以杖擊地曰:“來何速耶?”遂大戰饒風嶺(在今石泉縣西)。金兵被重鎧,登山仰攻。一人先登,二人隨后;先者既死,后者繼之。玠令弓弩齊發,大石摧之。如是者凡六晝夜,金兵死者如山積,但攻擊不止。時有宋軍小校得罪逃奔金軍,導以小路直指關背,乘高以攻饒風嶺,玠軍不能支,退至西縣(今勉縣)。未幾,金人北歸,玠軍邀擊于武休關(在今鳳縣東南),敵墮澗而死者以千計,輜重盡棄。以功遷利州路、階、成、鳳州制置使。
先是,玠在和尚原,糧草不繼,又去蜀地遠,玠命棄之,但度金兵必深入,乃治壘于仙人關,號曰:“殺金坪”,嚴兵以待。四年(公元1134年)二月,宗弼與完顏杲、偽齊四川招撫使劉夔,率十萬騎,攻占鐵山(在今甘肅徽縣南);繼而鑿山開道,直指仙人關;既至,據高嶺為壁,循嶺東下,玠自以萬人當其前;敵以云梯攻關,玠遣統制官楊政以撞竿碎其梯,以長矛刺之。吳璘拔刀畫地,謂諸將曰:“死則死此,敢退者斬!”金兵分為二陣,宗弼陣于東,將軍韓常陣于西,宋軍苦戰久,不能支,乃退守第二隘,眾懼而欲轉移陣地,楊政曰:“此地為蜀扼塞,死不可失,當守以強弩,彼不敢舍此而攻關。”玠從之。繼而金兵被重鎧,鐵刃相連,魚貫而上。宋軍死戰,矢如雨下;金死者層積,而銳氣不減。次日又戰,鼓聲動地,韓常左目中箭,金兵始后撤。宋軍襲其營,金人引兵夜逃;繼邀其歸路,又敗之。
是役,金人意在入蜀,自完顏杲以下,皆攜家屬而來;既不得逞,乃還鳳翔,授士兵以田地,為久留計,自是不敢窺蜀。玠遷川、陜宣撫副使。
玠與金對壘且十年,屢淘汰冗員,節浮費,增屯田,年收至十萬斛。又調士兵修復褒城(今勉縣)廢堰,灌溉良田,百姓歸者數萬家。九年(公元1139年)正月,為四川宣撫使。
六月,死。時年四十七。謚曰武安。蜀人作廟于仙人關以紀之。
玠善讀史書,凡往事可為師者,皆錄置之,積久,墻、窗皆格言。用兵必依孫、吳兵法,務求遠略,不求小功近利,故能保必勝。史謂:“玠與弟璘智勇忠實,戮力協心,據險抗敵,卒保全蜀。”
治下嚴而有恩,虛心詢受。雖為大將,簡樸如故,負手(反手于背)步出,與軍士立語,故下情盡知,眾樂為之死。選用將佐,以才能高下為先后,不以親故、權貴而用之。
晚年頗多嗜欲,使人取美女于成都,喜餌丹石,故得咯血疾,以致于死。
上一篇:《呂蒙》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下一篇:《吳起》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