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發制人·占倉放糧,先入為主
隋朝末年,天下分崩離析,翟讓、李密的瓦崗軍異軍突起,從東郡(今河南濮陽縣)殺奔滎陽,攻陷郡內諸縣,實力迅速壯大。與此同時,翟讓的弱點也日益明顯,他似乎已滿足于這一點勝利,對于繼續進取毫無興趣。李密則心懷鴻鵠之志,他更關心的是如何盡快建立全面的霸業。當時昏君煬帝因恐懼而不敢回都,終日逗留江淮之間,大小豪杰則如雨后春筍,遍布全國。饑荒如洪水泛濫,人心似土墻崩潰。于這時揮灑豪情,廓清天下,豈非天賜良機?如果有人手握重兵卻甘心流為草寇,不是愚不可及又是什么!因此他向翟讓提議,要么就不動,要么就直撲洛陽,摧毀隋王朝的根本。他在分析完當今天下大勢之后,接著陳述進攻東都洛陽的可行性及其在爭霸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他說:“現在的東都無論是貴族抑或平民都到了中外離心的程度,而留守諸官也是政令不一,矛盾重重。明公若能親率大軍直搗興洛倉(今河南鞏縣東南),散糧賑濟饑民,還怕百姓們不感恩戴德,趨之若鶩!屆時百萬大軍,也只在彈指之間就可匯集。我軍一旦占據糧庫,斷絕了城中的糧食供應,攻陷洛陽就只是個時間早晚的問題。兵法所謂先發制人,這種良機往往是可一不可再,萬萬不可以失之交臂。”翟讓說:“我不過是個村夫俗子,從來就不敢有這種奢望。如果一定要這樣做,也只有你的深謀遠慮才能先鋒破敵,我就督率諸軍殿后好了。”李密也不客氣,當場決定由他自己和翟讓率領七千精兵,從陽城(今河南登封縣東南)出發,北跨方山,再從羅口奇襲興洛倉。計議已定,當即出發,果然出其不意,馬到成功。李密、翟讓打開倉門,聽憑民眾恣意取糧。這一措施比什么都見效,窮苦百姓如久旱逢甘霖,感動得頻頻高呼萬歲,當時人心所向,由此可見一斑。李密占領興洛倉以后,又屢次大敗出城迎擊的官軍,隊伍日益壯大。不久,李密親率三萬大軍進逼洛陽,擊敗隋將段達、高毗和劉長恭,再將回洛倉(今河南洛陽市隋洛陽故城北七里)一舉占領,致使洛陽的外圍糧庫盡失。在李密這種釜底抽薪式的凌厲攻勢下,洛陽隋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危機。(《隋書·李密傳》)
上一篇:關門打狗·請君入甕·單騎赴任,控兵幽州
下一篇:反客為主·危言惑眾,凄苦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