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算知識分子
南懷瑾先生說: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曾子這里所講的士,不是上古時代的士,而是讀書人知識分子的通稱。所以他是說一個讀書人有讀書人的風格。
那么,怎么叫“弘毅”呢?南先生解釋說:“弘”就是弘大,胸襟大,氣度大,眼光大。“毅”就是剛毅,有決斷,要看得準、拿得穩,對事情處理有見解。
我們上面說過,知識分子常常有軟弱性的一面,而且好為人師,經常互相詆毀。往往沒有決斷,缺少氣魄,而且心胸狹窄,容易牢騷抱怨。大概是曾子早就發現了知識分子的這個普遍弱點,而提出這個“弘毅”的標準吧。真正的知識分子,他的知行是一致的,言行是統一的,是內外兼修的。不光學知識,有學問,更要會做人,善于做事。學問上有自己的見地,做人做事上更有自己的風格。而不是光說不練,不是純粹唯心的,更不是純粹理想化的,形而上學的,或者是高高在上,漂在空中,不接地氣的。
這就是說,真正的知識分子,他的學問是知識與做人,與修養的結合,而不是純粹的所謂博聞強記的知識桶。他的學問既是理想的,理論的,前瞻的,有引導性的,更是關注現實的,生動的,有操作性,有行動力,可以轉化為推動現實的進步力量的。這樣的知識分子,當然不是書呆子,而是有行動力,知行合一的。比如孔子、孟子等先哲,他們做學問,搞教育,但他們的學問從來是和現實生活相結合的,不僅關注知識和道理本身,更關注家國的現實。所以,他們的學問思想十分深刻而生動,十分具有說服力,直到今天,還在折服著人們。
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說此之謂“大丈夫也”,就是說的真正的知識分子,真正的君子,當有這種氣節和骨氣。這種精神與“弘毅”一脈相承,說明真正的知識分子,不應當是軟弱的,沒有決斷和行動力的;更不是狹隘的,沒有氣度和眼光的。
為什么要有此要求,除了力求克服自身的弱點,也是基于知識分子追求的初衷,即志向所求。既然,你要當一個知識分子,那么就當有應當的責任和使命。而這個責任和使命與其他職業相比,有更多的沉重擔當和艱辛道路。
所謂“任重而道遠”,知識分子的使命是十分艱巨的。你要代表社會的良知,那么你就得說真話,而說真話,是不那么容易的,既不容易做到,也不容易堅持。首先要求自己要做到,否則有什么資格去引導并要求別人說真話?其次是要堅持做到修養自己,堅持一生的修養,這個就是很難的了。社會現實十分復雜,人總有難以自主把握時。做好事難,做一輩子好事更難;做好人難,做一輩子好人更難。堅持就是克服一切阻礙的力量,需要有強大的內心支撐,這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做到的。而強大的內心力量,不僅需要理想和原則的動力,更需要修養和智慧的彈性把握,如此在現實中才能保持張力和強大的能量,讓自己屹立不倒,真誠地做人做事,對己對人都無憾,做一個大寫的人;盡職盡責,盡力在有生之年,完成自己應當做的事情,不失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的使命感。
當然,作為知識分子,如不以行動的實踐為上,他們的所謂學問難免就容易流于形式化,或者理想化,轉化為現實的力量并不容易。孔子的學說,當年也是寂寞的,雖然已經是“桃李滿天下”,但他學問中理想化的東西,直到五百年后,才真正地轉化為現實。所以,理想化和高尚往往也因其與現實的矛盾,而顯示出其前瞻和高尚的力量。但前提是,要堅信它的真理力量,堅信它的普世價值,相信它會成為現實。真正的知識分子,如果沒有這份追求和自信,也不算真正的知識分子。
曹雪芹寫作《紅樓夢》并非他自己所說的,都是“賈雨村言”(假語村言),而是賦予這部宏偉巨著以深刻的人生和社會意義的。否則他怎么可能在十年的清貧歲月里,以賣畫為生,堅持“十年增刪”,傾力打造一部并無現實意義的《紅樓夢》呢?他也不是沒有別的出路啊。除了知識分子的一份“立言”之不朽追求,曹雪芹當然還有別的寄望,希望這部作品,不僅只是引起人們對于愛情,對于人生、社會的思想,更有對于知識分子命運,對于家國命運的思考。而且,他相信這部作品的普世價值和未來的長久生命力。所以,他才能堅持長期的艱苦寫作。他的為人和思想,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追求。
青年時代的曹雪芹,就顯示非同一般的才華,詩、文、畫皆精,在當時就已經很有名氣了。當時,有人看到他家已經敗落,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就好心地給他介紹皇宮書院里畫師的工作,而且收入頗豐。但曹雪芹沒有答應,而是堅持著自己清貧自守,過著繼續嘔心瀝血寫作《石頭記》(即《紅樓夢》)的日子。以他的脾氣,他才不會去伺服達官貴人們。自己的生活雖然清苦,但獨立而自由,而且有寫作的動力,自己以此為樂,而且自得其樂,感覺其樂無窮呢。如果讓他失去尊嚴和人格,過那種陪伺別人的生活,縱使再多錢也不會去干的。但是,生活終是清貧,總要過下去啊。后來,他找到一份在貴族子弟學校任職的工作。在這里,他結識了敦誠、敦敏兄弟,成了終生的好友。
但是,他的生活還是清貧,加之他自尊很強,從不求人,所以,就更加無人知道他的苦境了。后來,為了專心寫作,也為了節省開支,曹雪芹便搬到香山臥佛寺附近的紅葉村居住。由于貧病交加,生活變得更加艱難。據敦誠、敦敏的詩里所說,曹雪芹一家三口常常喝粥。曹雪芹愛喝酒,卻沒錢買,于是便賒酒喝,待賣了畫再還錢。
所謂“君子固窮”,但以曹雪芹的才華,完全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但他還是不改初衷,堅持著一個知識分子的節操和使命。在這種艱苦的環境里,他依然能夠“并不足妨我襟懷”,自得其樂,硬是堅持寫作《紅樓夢》。
約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的秋天,曹雪芹的兒子因得痘疹死了。曹雪芹十分哀傷。不久,他自己也因貧病交加,無錢醫治,竟在除夕這一天,當別人家都在歡歡喜喜過大年的時候,曹雪芹,這位文學巨匠,悄然離世……
曹雪芹的生前,是如此的清貧寂寞,甚至在我們常人眼里,是悲哀的。做人又何必這樣呢?然而在他個人看來,卻是應職應分的,是值得的。事實證明,他的所作所為,體現了一個中國典型知識分子的精神和節操,他以自己的力量,達到了很多知識分子難以企及的高度,完成了幾代知識分子都沒完成的使命。他的《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其中深蘊的藝術和思想價值,極大地豐富和推動了中國文化的發展,也為他個人樹立起一座永遠的豐碑。
南先生說:知識分子在此歷史變局中,既不應隨波逐流,更不要畏懼踟趄,必須認清方向,把穩船舵,無論在邊緣或在核心,都應各安本位,謹慎明敏的各盡所能,整理固有文化,以配合新時代的要求。那是任重而道遠的,要能耐得凄涼,甘于寂寞,在無聞中,散播無形的種子。耕耘不問收獲,成功不必在我。必須要有香象渡河,截流而過的精神,不辭辛苦地做事。
看當下社會的知識文化界,心中并非沒有過高尚的理想,可能在民間也潛藏著堅持堅信的力量。但是,讓人擔憂的是,不僅這種力量缺少生存和發展的環境,甚至幾乎要被現實中的熱鬧的繁榮景象所淹沒了——受時風影響,整個知識文化界浮躁成風,耐不住寂寞,學者明星化,而且自降格調,日益走向媚俗,以嘩眾取寵為榮。與傳統的知識分子相比,少了許多“窮酸”和所謂的“臭骨頭”脾氣,不再清高自許,不再以精神貴族自居,倒是越來越平民化了,這是一個進步;行動力也越來越強了,坐不住冷板凳了,耐不住清貧和寂寞了,開始學著演藝的明星“走穴”了,到處演講,講學,急于把學問迅速轉化為生產力,變為實實在在的名利雙收。商家有需要,社會有需要,為什么不呢?至于什么社會的良心以及文化使命,這些虛而不實,艱難痛苦的道路,讓別人去走吧!不如現實點。
所以,南先生在說到教育時,曾婉諷說:“‘知識就是鈔票’,學一樣東西,先問學了以后能賺多少錢。”
在說到知識分子的使命時,南先生說:一個知識分子,為什么要對國家社會挑那么重的責任?為什么要為歷史、為人生走那么遠的路?因為一個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仁”就是他的責任。什么是仁?愛人、愛社會、愛國家、愛世界、愛天下。儒家的道統精神所在,親民、仁民、愛物,由個人的愛,發展到愛別人、愛世界,乃至愛物、愛一切東西。西方文化的愛,往往流于狹義;仁則是廣義的愛。所以知識分子,以救世救人作為自己的責任,這擔子是挑得非常重的。那么,這個責任,在人生的路途上,在歷史的道路上,要挑到什么時候?有沒有得退休呢?這是沒有退休的時候,一直到死為止。所以這個路途是非常遙遠的。當然,要挑起這樣重的擔子,走這樣遠的路,就必須要養成偉大的胸襟、恢宏的氣魄和真正的決心、果敢的決斷、深遠的眼光以及正確的見解等形成的“弘”、“毅”兩個條件。
上一篇:南懷瑾《心心念念,煩惱不斷》人生國學智慧全集
下一篇:南懷瑾《執著必然苦》人生國學智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