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納蘭性德》人物故事小傳
納蘭性德(公元1655—1685年)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明珠之子。康熙進士。官一等侍衛。擅長填詞,多寫離別相思,情調感傷。風格接近南唐李煜。有《飲水詞》。又有《通志堂集》。
〔正 史〕
性德,納喇氏,初名成德,以避皇太子允礽嫌名改。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明珠子也。
性德事親孝,侍疾衣不解帶,顏色黧黑,疾愈乃復。數歲即習騎射,稍長,工文翰。康熙十四年成進士,年十六。圣祖以其世家子,授三等侍衛,再遷至一等。令賦乾清門應制詩,譯御制《松賦》,皆稱旨。俄疾作,上將出塞避暑,遣中官將御醫視疾,命以疾增減告,遽卒①,年止三十一。嘗奉使塞外有所宣撫,卒后,受撫諸部款塞②。上自行在遣中官祭告,其眷睞如是。
性德鄉試出徐乾學門。與從研討學術,嘗裒刻宋、元人說經諸書,書為之序,以自撰《禮記陳氏集說補正》附焉,合為《通志堂經解》。
性德善詩,尤長倚聲③。遍涉南唐、北宋諸家,窮極要眇。所著《飲水》、《側帽》二集,清新秀雋,自然超逸。嘗讀趙松雪自寫照詩有感,即繪小像,仿其衣冠。坐客期許過當,弗應也。乾學謂之曰:“爾何似王逸少④!”則大喜。好賓禮士大夫,與嚴繩孫、顧貞觀、陳維崧、姜宸英諸人游。貞觀友吳江吳兆騫坐科場獄戍寧古塔,賦《金縷曲》二篇寄焉,性德讀之嘆曰:“山陽《思舊》⑤,都尉《河梁》⑥,并此而三矣!”貞觀因力請為兆騫謀,得釋還,士尤稱之。
《清史稿·納蘭性德》卷四八四
〔注 釋〕
①遽卒:突然去逝。②款塞:叩塞門,歸服。③倚聲:填詞。④王逸少: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⑤山陽:晉代詩人向秀,經過嵇康在山陽的舊居,有感而作《思舊賦》,以表示對友人的哀悼懷念。⑥都尉:指漢代騎都尉李陵。據傳降匈奴后曾作《河梁詩》與蘇武道別。
〔相關史料〕
康熙初,吳兆騫漢槎謫戍寧古塔①。其友顧貞觀華峰館于納蘭太傅家,寄吳《金縷曲》云:“季子平安否?諒絕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曾一諾,盼烏頭馬角②終相救。置此札,兄懷袖。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歸日急繙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后。言不盡,觀頓首。”太傅之子成容若見之,泣曰:“河梁生別之詩,山陽死友之傳,得此而三。此事三千六百日中,我當以身任之。”華峰曰:“人壽幾何?公子乃以十載為期耶?”太傅聞之,竟為道地,而漢搓生入玉門關矣。顧生名忠者,詠其事云:“金蘭③倘使無良友,關塞終當老健兒。”
袁枚《隨園詩話》卷三
飲水詞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④之遺。
陳維崧《詞評》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王國維《人間詞話》
君所交游,皆一時俊異,于世所稱落落難合者,若無錫嚴繩孫、顧貞觀、秦松齡,宜興陳維崧,慈溪姜宸英尤所契厚。吳江吳兆騫,久徙絕域,君聞其才名,贖而還之。坎軻失職之士,走京師,生館死殯,于貲財無所計惜。
徐乾學為納蘭所撰《墓志銘》
〔注 釋〕
①寧古塔:城名。相傳清皇族遠祖兄弟6人曾居于此,滿語謂“六”為“寧古”。個為“塔”,故稱寧古塔。即今黑龍江寧安縣。②烏頭馬角:喻不可實現的事。《史記》:燕丹子曰:“丹求歸,秦王曰:烏頭白,馬生角,乃許耳。”③金蘭:言交友相投合。④南唐二主:即南唐李煜。
上一篇:《索靖》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索靖》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耶律奴妻蕭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耶律奴妻蕭氏》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