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章趣談·鮮于樞
《鮮于樞》:鮮于樞 南宋寶五年—元大德六年(1256-1301),字伯機,號困學民,又號直案老人,漁陽(今河北薊縣)人,居杭州。官至太常寺典簿。精鑒定書法、名畫及古器物。酒酣放浪,吟詩作字奇態橫生。善行草,趙孟頫極推崇之。鮮、趙為元代書壇巨擘,終元之世多出此二家。
《鮮于樞》:主要閑章:榮辱之主 箕子之裔 三教弟子
榮辱之主
《易·系辭上》載:“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古人往往將言行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重,所以一言一行都極為慎重。鮮于樞刻用此印,就如座右銘,以此來時時規范自己的言行。
箕子之裔
“鮮于”是復姓,為子姓的一支。商紂王諸父(伯父、叔父合稱)箕子被紂王囚禁,為免遭迫害,箕子便假裝癲狂。周武王打敗商紂后,釋放了箕子,并將其分封至朝鮮。箕子有一子叫仲,食邑在于地,仲就將其父封地朝鮮中的“鮮”和自己食邑名“于”合成“鮮于”,用來作為姓氏。現在此姓在東北和朝鮮還有分布。鮮于樞刻用此印,以顯示其祖先可以上推到商周時期的王族。
鮮于樞像
榮辱之主
箕子之裔
三教弟子
鮮于樞《困學齋雜錄》云:“老氏、釋氏,吾有取乎?曰:有。老氏,吾取‘佳兵不祥’;釋氏,吾取‘戒殺’。”“佳兵不祥”,語出《老子》三十一章“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戒殺生”為佛教“五戒”之首,可見其有融合釋老的意趣。陸居仁《跋鮮于樞<贈繼榮古詩卷>》詩云“四列三教十九流”、“非釋非老非莊周”,又不局限于三教了。
三教弟子
上一篇:楹聯趣談·魯迅
下一篇:閑章趣談·黃士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