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陽》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夢陽》人物故事小傳
李夢陽(公元1473—1530年)字獻吉,號空同子,明慶陽(今甘肅慶陽)人。弘治進士。曾任戶部郎中,因反對宦官劉瑾下獄,瑾敗,任江西提學副使。后又因事兩度入獄,削籍。善詩文。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力倡復古,反對臺閣體。與何景明等人互相呼應,號稱“前七子”。有《空同集》。
〔正 史〕
李夢陽,字獻吉,慶陽人。父正,官周王府教授,徙居開封。母夢日墮懷而生,故名夢陽。弘治六年舉陜西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授戶部主事。遷郎中,榷關①,格勢要②,構③下獄,得釋。
十八年應詔上書,陳二病、三害、六漸,凡五千余言,極論得失。末言:“壽寧侯張鶴齡招納無賴,罔利賊民④,勢如翼虎。”鶴齡奏辨,摘疏中“陛下厚張氏”語,誣夢陽訕母后為張氏,罪當斬。時皇后有寵,后母金夫人泣訴帝,帝不得已,系夢陽錦衣獄。尋宥出,奪俸。金夫人訴不已,帝弗聽,召鶴齡閑處,切責之,鶴齡免冠叩頭乃已。左右知帝護夢陽,請毋重罪,而予杖以泄金夫人憤。帝又弗許,謂尚書劉大夏曰:“若輩⑤欲以杖斃夢陽耳,吾寧殺直臣快左右心乎!”他日,夢陽途遇壽寧侯,詈之,擊以馬棰,墮二齒,壽寧侯不敢校也。
孝宗崩,武宗立,劉瑾等八虎⑥用事,尚書韓文與其僚語及而泣。夢陽進曰:“公大臣,何泣也?”文曰:“奈何?”曰:“比⑦言官劾群奄,閣臣持其章甚力,公誠率諸大臣伏闕爭,閣臣必應之,去若輩易耳。”文曰“善”,屬⑧夢陽屬草。會語泄,文等皆逐去。瑾深憾之,矯旨謫山西布政司經歷,勒致仕。既而瑾復摭他事下夢陽獄,將殺之,康海為說瑾,乃免。
瑾誅,起故官,遷江西提學副使。令甲⑨,副使屬總督,夢陽與相抗,總督陳金惡之。監司五日會揖巡按御史,夢陽又不往揖,且敕諸生毋竭上官,即謁,長揖毋跪。御史江萬實亦惡夢陽。淮王府校與諸生爭,夢陽笞校。王怒,奏之,下御史按治。夢陽恐萬實右王,訐萬實。詔下總督金行勘,金檄布政使鄭岳勘之。夢陽偽撰萬實劾金疏以激怒金,并構岳子沄通賄事。寧王宸濠者浮慕夢陽,嘗請撰《陽春書院記》,又惡岳,乃助夢陽劾岳。萬實復奏夢陽短,及偽為奏章事。參政吳廷舉亦與夢陽有隙,上疏論其侵官,不俟命徑去。詔遣大理卿燕忠往鞫,召夢陽,羈廣信獄。諸生萬余為論冤,不聽。劾夢陽陵轢同列,挾制上官,遂以冠帶閑住去。京褫⑩岳職,謫戍沄,奪廷舉俸。治園池,招賓客,日縱俠少射獵繁臺、晉丘間,自號空同子,名震四海。宸濠反誅,御史周宣劾夢陽黨逆,被逮。大學士楊廷如、尚書林俊力救之,坐前作《書院記》,削籍。頃之卒。子枝,進士。
夢陽才思雄鷙,卓然以復古自命。弘治時,宰相李東陽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夢陽獨譏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非是者弗道。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玲、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等號十才子,又與景明、禎卿、貢、海、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皆卑視一世,而夢陽尤甚。吳人黃省曾、越人周祚,千里致書,愿為弟子。迨嘉靖朝,李攀龍、王世貞出,復奉以為宗。天下推李、何、王、李為四大家,無不爭效其體。華州王維禎以為七言律自杜甫以后,善用頓挫倒插之法,惟夢陽一人。而后有譏夢陽詩文者,則謂其模擬剽竊,得史遷、少陵之擬,而失其真云。
《明史·李夢陽傳》卷二八六
〔注 釋〕
①榷關:主管錢糧稅收。②格勢要:打擊權貴富豪之家。③構:構陷,設謀陷害,使人獲罪。④罔利賊民:謀利害民。⑤若輩:你們。⑥八虎:指宦官劉瑾、馬永成、高鳳、谷大用等八人。⑦比:近來。⑧屬:囑托。下文“屬草”,即起草的意思。⑨令甲:法令編次的第一篇。也稱“甲令”。后以令甲為法令的通稱。⑩褫:革去官職。
〔相關史料〕
獻吉、仲默,各有《秋興》八章。李專主子美,何兼取盛唐,故李以骨力勝,何以神韻超。學何不至,不失雕龍。學李不成,終類畫虎。
胡應麟《詩藪續編》卷二
李獻吉為戶部郎,以上書極論壽寧侯事下獄,賴上恩得免。一夕遇醉侯于大市街,罵其生事害人,以鞭梢擊墮其齒。侯恚①極,欲陳其事,為前疏未久,隱忍而止。獻吉后有詩云:“半醉唾罵文成侯”。蓋指此事也。
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六
李獻吉既以直節忤②時,起憲江西,名重天下。俞中丞諫督兵平寇,用二廣例,抑諸司長跪③,李獨植立。俞怪,問:“足下何官耶?”李徐答:“公奉天子詔督諸軍,吾奉天子詔督諸生。”竟出。后與御史有隙,即率諸生手鋃鐺④,欲鎖御史,御史杜門⑤不敢應。坐抅免,名益重。方岳部使過汴,必謁李,年位既不甚高,見則據正坐,使客侍坐,往往不堪,乃起寧藩之獄,陷李幾死。林尚書待用力救得免,自是不復振。
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六
〔注 釋〕
①恚(hui):發怒,怨恨。②忤:抵觸,不順從。③長跪:直身而跪。④鋃鐺:舊時用來鎖系囚人的鐵索。⑤杜門:閉門不出。
上一篇:《樸不花》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樸不花》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李洪之》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洪之》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