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讓、趙忠》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張讓、趙忠》人物故事小傳
張讓(公元?—189年),潁川(治今河南禹縣)人,東漢時期宦官。初在宮中供職,桓帝時任小黃門。靈帝時升任中長侍,封列侯。勾結郡州,賄賂公行,盤剝百姓,私修宮宅,其父兄子弟遍布朝廷內外,貪婪殘暴,蹂躪百姓。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與趙忠等誅殺外戚何進。后袁紹進京,屠殺宦官,張讓劫持獻帝逃走,途中投河自殺。
趙忠(公元?—189年),安平(治所在今河北安平)人,東漢時期宦官。初供職宮中,桓帝時升任小黃門。因參與誅殺外戚梁冀,以功封都鄉侯。延熹八年(公元165年),貶為關內侯。靈帝時,升任中長侍,與曹節、王甫等宦官相互呼應。曹節死后,任大長秋,把持朝政,胡作非為,擾亂國政。后升任車騎將軍。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與張讓等誅殺大將軍何進。后袁紹率軍進京,屠殺宦官,趙忠被殺死。
〔正 史〕
張讓者,潁川人;趙忠者,安平人也。少皆給事省中,桓帝①時為小黃門②。忠以與誅梁冀功封都鄉侯,延熹八年③黜為關內侯,食本縣租千斛。靈帝④時,讓、忠并遷中常侍⑤,封列侯,與曹節、王甫等相為表里。節死后,忠領大長秋⑥。
讓有監奴,典任家事,交通貨賂,威形喧赫。扶風人孟佗,資產饒贍,與奴朋結,傾竭饋問,無所遺愛。奴咸德之,問佗曰:“君何所欲?力能辦也。”曰:“吾望汝曹為我一拜耳。”時賓客求謁讓者,車恒數百千兩,佗時詣讓,后至,不得進。監奴乃率諸蒼頭迎拜于路,遂共輿車入門,賓客咸驚,謂佗善于讓,皆爭以珍玩賂之,佗分以遺讓。讓大喜,遂以佗為涼州刺史。
是時,讓、忠及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人,皆為中常侍,封侯貴寵,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貪殘,為人蠹害。黃巾既作⑦,盜賊糜沸,郎中中山張鈞上書曰:
竊惟張角⑧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親賓客,典據州郡,辜榷財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宜斬十常侍,懸頭南郊,以謝百姓,又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須師旅,而大寇自消。
天子以鈞章示讓等,皆免冠徒跣頓首,乞自致洛陽詔獄,并出家財以助軍費,有詔皆冠履視事如故。帝怒鈞曰:“此真狂子也。十常侍固當有一人善者不?”鈞復重上,猶如前章,輒寢不報。詔使廷尉、侍御史考為張角道者,御史承讓等旨,遂誣奏鈞學黃巾道,收掠死獄中。而讓等實多與張角交通,后中常侍封谞、徐奉事獨發覺,坐誅,帝因怒詰讓等曰:“汝曹常言黨人欲為不軌,皆令禁錮,或有伏誅。今黨人更為國用,汝曹反與張角通,為可斬未?”皆叩頭云:“故中常侍王甫、侯覽所為。”帝乃止。
明年,南宮災,讓、忠等說帝,令斂天下田畝稅十錢,以修宮室。發太原、河東、狄道諸郡林木及文石,每州郡部送至京師,黃門常侍輒令譴呵不中者,因強折賤買,十分雇一,因復貨之于宦官,復不為即受,材木遂至腐積,宮室連年不成。刺史、太守復增私調,百姓呼嗟。
凡詔所征求,皆令西園騶密約敕,號曰“中使”,恐動州郡,多受賕賂。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遷除,皆責助軍、修宮錢,大郡至二三千萬,余各有差。當之官者,皆先至西園諧價,然后得去。有錢不畢者,或至自殺。其守清者,乞不之官,皆迫遣之。時鉅鹿太守河內司馬直新除,以有清名,減責三百萬。直被詔悵然曰:“為民父母,而反割剝百姓,以稱時求,吾不忍也。”辭疾,不聽。行至孟津,上書極陳當世之失,古今禍敗之戒,即吞藥自殺。書奏,帝為暫絕修宮錢。
又造萬金堂于西園,引司農金錢繒帛,仞積其中。又還河間買田宅,起第觀。帝本侯家,宿貧,每嘆桓帝不能作家居,故聚為私臧,復寄小黃門、常侍錢各數千萬。常云:“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宦官得志,無所憚畏,并起第宅,擬則宮室。帝常登永安候臺,宦官恐其望見居處,乃使中大人尚但諫曰:“天子不當登高,登高則百姓虛散。”自是不敢復升臺榭。
明年,遂使鉤盾令宋典繕侯南宮玉堂,又使掖庭令畢嵐鑄銅人四,列于倉龍、玄武闕。又鑄四鐘,皆受二千斛,縣于玉堂及云臺殿前。又鑄天祿、蝦蟆,吐水于平門外橋東,轉水入宮。又作翻車、渴烏,施于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又鑄四出文錢,錢皆四道。識者竊言侈虐已甚,形象兆見,此錢成,必四道而去。及京師大亂,錢果流布四海。復以忠為車騎將軍,百余日罷。
六年⑨,帝崩。中軍校尉袁紹⑩說大將軍何進(11),令誅中官,以悅天下。謀泄,讓、忠等因進入省,遂共殺進。而紹勒兵斬忠,捕宦官,無少長悉斬之。讓等數十人劫質天子,走河上,追急,讓等悲哭辭曰:“臣等殄滅,天下亂矣,惟陛下自愛!”皆投河而死。
《后漢書》卷一○八
[注 釋]
①桓帝:東漢章帝曾孫劉志,公元146—167年在位。②小黃門:見本書《鄭眾》注釋③。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延熹,東漢桓帝劉志的年號。④靈帝:東漢第11代皇帝劉宏。公元168—188年在位。⑤中常侍:見本書《鄭眾》注釋④。⑥大長秋:見本書《曹騰》注釋⑦。⑦黃巾既作: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⑧張角:公元?—184年,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人,東漢末農民起義領袖。⑨六年:即東漢靈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⑩袁紹:公元?—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東漢末世族豪強。(11)何進:見本書《何進》。
上一篇:《張永》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張永》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張道陵》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張道陵》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