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九齡》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陸九齡》人物故事小傳
陸九齡(公元1132—1180年)字子壽,世稱復齋先生,宋撫州金溪(今屬江西)人。進士。仕至州學教授。其為人博學多識,通曉陰陽星歷五行卜筮之說。與弟九淵相為師友,和而不同,學者稱為“二陸”。著有《復齋文集》。
[正 史]
陸九齡,字子壽。八世祖希聲,相唐昭宗,孫德遷,五代末避亂居撫州之金溪。父賀,以學行為里人所宗,嘗采司馬氏冠昏喪祭儀行于家。生六子,九齡其第五子也。幼穎悟端重,十歲喪母,哀毀如成人。稍長,補郡學弟子員。
時秦檜當國,無道程氏學者,九齡獨尊其說。久之,聞新博士學黃、老,不事禮法,慨然嘆曰:“此非吾所愿學也。”遂歸家,從父兄講學益力。是時,吏部員外郎許忻有名中朝,退居臨川,少所賓接①,一見九齡,與語大說②,盡以當代文獻告之。自是九齡益大肆力于學,翻閱百家,晝夜不倦,悉通陰陽、星歷、五行、卜筮之說。
性周謹,不肯茍簡③涉獵。入太學,司業汪應辰舉為學錄。登乾道五年進士第。調桂陽軍教授,以親老道遠,改興國軍。未上,會湖南茶寇剽廬陵,聲搖旁郡,人心震攝。舊有義社以備寇,郡從眾請以九齡主之,門人多不悅,九齡曰:“文事武備,一也。古者有征討,公卿即為將帥,比閭④之長,則五兩之率也⑤。士而恥此,則豪俠武斷者專之矣。”遂領其事,調度屯御皆有法。寇雖不至,而郡縣倚以為重。暇則與鄉之子弟習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歲惡⑥,有剽劫者過其門,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無自取死。”
及至興國,地濱大江,俗儉嗇而鮮知學。九齡不以職閑自佚⑦,益嚴規矩,肅衣冠,如臨大眾,勸綏引翼⑧,士類興起。不滿歲,以繼母憂去⑨。服除,調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興,坐床上與客語,猶以天下學術人才為念。至夕,整襟正臥而卒,年四十九。寶慶二年,特贈朝奉郎、直秘閣,賜謚文達。
九齡嘗繼其父志,益修禮學,治家有法。闔門百口,男女以班各供其職,閨門之內嚴若朝廷。而忠敬樂易,鄉人化之,皆遜弟⑩焉。與弟九淵相為師友,和而不同,學者號“二陸”。有來問學者,九齡從容啟告,人人自得。或未可與語,則不發。嘗曰:“人之惑有難以口舌爭者,言之激,適固其意;少需(11),未必不自悟也。”
《宋史·陸九齡傳》卷四三四
[注 釋]
①少所賓接:很少接見客人。②說:通“悅”。③茍簡:茍且簡略。④比:及;閭:鄉閭。⑤五兩之率:只是100多人的統帥。兩,古代軍隊編制,以25人為兩。五兩即125人。率,同“帥”。⑥歲惡:年景不好時。⑦自佚:自我放逸。⑧勸綏引翼:規勸引導。⑨以繼母憂去:因遭繼母之喪而離職。⑩遜弟:恭謹謙讓,尊敬長輩。弟,同“悌”,指順從兄長。(11)少需:少說一些。
上一篇:《金宣宗皇后王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金宣宗皇后王氏》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陳后主貴妃張麗華》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陳后主貴妃張麗華》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