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往強國之路
驪山之變,西周滅亡。秦襄公護送周王室東遷立下大功,秦國始進入諸侯國的行列。秦國地瘠民貧,唯憑借一股勇武無前的精神,歷數(shù)十年戰(zhàn)爭,終于戰(zhàn)勝了西戎,實現(xiàn)了從小國向大國的轉(zhuǎn)變。
比起中原諸國,秦國文化顯得很落后。直到秦文公十三年(公元前753年),秦國才開始有史官專門記載史事。從這時起,文字漸漸得到普及,秦國慢慢從野蠻走向開化。不過在東方中原諸國看來,秦國始終是一個異類的西部野蠻國家。到秦文公二十年(公元前746年),才出現(xiàn)簡單的成文法律,秦國緩慢地向中原學習先進的文化。
從秦正式成為諸侯國到秦穆公之前,總計有八任君主。在這段時間,秦國活動范圍一直局限在西部地區(qū);除了曾經(jīng)與晉國有過一次河陽戰(zhàn)役之外,秦國主要的作戰(zhàn)對象都是西部更為落后的蠻夷部落。
秦穆公的哥哥秦成公有七個兒子,他卻看中弟弟的干練果敢。任人唯賢,從國家利益出發(fā),秦成公沒有將君位傳給兒子們,而是傳給弟弟。公元前659年,秦穆公正式接任君主之位,他不負哥哥所望,將秦國由一個邊隅之國變成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大國,成為春秋時代最重要的國家之一。
秦穆公深知秦國人民堅韌不拔,耐力超絕,然而文化上的落后使得人才凋零。在國家小的時候,還比較好管理。隨著疆域的不斷擴在,秦國急需政治上的人才來管理這個蒸蒸日上的國家。秦穆公以禮賢下士的態(tài)度,虛心招納各方人才。這是他的最大優(yōu)點,也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
公元前655年(穆公五年),秦穆公得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才,這個人就是百里奚。百里奚的到來,有一段非常曲折的故事。
百里奚原本是虞國大夫,當年晉獻公向虞國借道攻伐虢國,百里奚力勸虞君萬萬不可讓晉軍過境。收受賄賂的虞君根本不聽百里奚的勸告,結(jié)果晉國攻占虢國后順手牽羊把虞國滅了,百里奚與國君一起成為階下之囚。
正好此時秦穆公派人到晉國求親,晉獻公把自己的女兒——太子申生的姐姐——嫁給秦穆公。百里奚成了公主的陪嫁奴仆,被送往秦國。一個堂堂的原虞國大夫,哪里忍受得了這種恥辱。進入秦國境內(nèi)后,百里奚找機會逃跑了。這一逃,逃到了楚國。
然而禍不單行,百里奚的運氣實在差得很。跑到楚國后,他被楚國人當做秦國間諜,又一次身陷囹圄。求賢若渴的秦穆公早就聽說百里奚的賢明,聽到他逃走的信息后,心中郁郁不樂。打聽到百里奚在楚國被抓住時,秦穆公愁眉一展,喜上心頭。
秦穆公原本打算不惜高價以換回百里奚,但很快他意識到過于高調(diào)反而會引起楚國人的懷疑。只有用低賤的價格,才會令楚國人相信這不過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物。秦國人開出的價格低得不能再低了,即以五張羊皮換一個大活人。根據(jù)《史記》記載,此時百里奚已經(jīng)年過七十,連干活的力氣也沒有。在楚國人眼中,比五張羊皮都不如,于是很樂意地與秦國交換。
百里奚又被帶回了秦國。
正當百里奚嗟嘆人生多舛時,命運女神卻跟他開了個大玩笑。
秦穆公親自迎接百里奚的到來,并以上賓之禮待之,謙虛地向他請教國家大事。受寵若驚的百里奚辭謝道:“老夫不過是亡國臣子,哪有資格讓國君親自討教???”
秦穆公呵呵一笑,說:“虞君不聽您的勸告,才招致亡國的命運,并非您的過錯。寡人雖然無才,卻思賢若渴,希望您協(xié)助寡人治理國家?!?/p>
激動的百里奚感慨良多,自己雖在虞國久居高位,無奈忠言逆耳,以致亡國。今日身處異鄉(xiāng),地位卑賤。一大把年齡,對未來早失去信心。然而秦穆公的一番話,卻讓他有枯木逢春的喜悅?;蛟S,上天之所以要把他流放到這片荒涼的土地,不正是要他成就一番豐功偉業(yè)嗎?
百里奚對秦穆公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一談,整整談了三天三夜。年輕的君主越聽越興奮,一幅美好的國家藍圖展現(xiàn)在他的面前,他迫不及待地任命百里奚為掌管國政的大夫。因為百里奚是用五張羊皮換來的,所以后來也被稱為“五羖大夫”。
百里奚是秦穆公得到的第一個重要人才,他的到來全面提升了秦國內(nèi)政治理水平,成就斐然。秦國開始大規(guī)模招攬人才,通過百里奚秦穆公又得到一個重量級人物,這個人就是蹇叔。
蹇叔是百里奚的好朋友。
與百里奚熱衷功名利祿不同,蹇叔為人低調(diào),深居簡出,隨遇而安,淡泊名利。百里奚年輕時曾經(jīng)游歷齊國,想混個一官半職。卻落得個四處碰壁,以乞食為生。在落魄時,他認識了蹇叔。兩人雖然性格很不同,但互相欣賞對方的才華,遂成為好友。在蹇叔的支持幫助下,百里奚度過了最艱辛的日子。
有一次,百里奚到了周王室領(lǐng)地。遇到周惠王的弟弟子頹發(fā)動政變,驅(qū)走了周天子,自己登上王座。他聽說子頹喜歡牛,自己在養(yǎng)牛上有一套辦法,想以此來博取子頹的歡心。這時蹇叔出來阻止,認為子頹的政變不可能成功。過了不久,果然周惠王成功復(fù)辟。子頹的跟隨者大多被誅殺,百里奚得蹇叔的阻止而幸免于難。
后來齊桓公被害,公孫無知成了齊國君主。百里奚抱著僥幸的心理,打算去投靠新政府。蹇叔出面制止他的沖動,分析說公孫無知只是一個政治傀儡。他的君位是坐不長久的,奉勸百里奚別攪進去。不久后,公孫無知果然被大臣所弒。很多投靠公孫無知的人也糊里糊涂送了性命,百里奚由于聽從蹇叔的勸告,僥幸躲過一劫。
多年一事無成后,百里奚決定到虞國去碰碰運氣,撈了一個官職。這時蹇叔警告說,虞君昏庸無道,聽不進大臣的勸告,這樣的君主不值得跟從。但名利熏心的百里奚這次聽不進蹇叔的勸告,結(jié)果虞國被晉國所滅,自己淪為階下囚。
百里奚將自己的故事說給秦穆公聽,并極力推薦蹇叔:“每次我聽從蹇叔的建議,都可以化險為夷。只有一次沒聽他的話,就遭遇國破被囚的命運,由是可知蹇叔是個非常有聰明才智的人?!?/p>
秦穆公聽了大喜過望,過了不久,他以非常貴重的禮物誠懇地請來蹇叔并拜為上大夫。
百里奚與蹇叔成為秦穆公的左膀右臂,在內(nèi)政治理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不僅如此,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與蹇叔的兒子西乞術(shù)后來也成為秦國最重要的將領(lǐng)。秦穆公僅僅以五張羊皮的代價,換來了四位杰出的人才,絕對是第一流的投資大師。
在百里奚與蹇叔的協(xié)助下,秦穆公得以從繁忙的內(nèi)政事務(wù)中解脫出來,專心于外交事務(wù)與軍事擴張。他很注重招攬軍事人才,晉國大夫丕鄭在內(nèi)亂中被殺。他的兒子丕豹逃到秦國,受到重用,在后來韓原之戰(zhàn)中擔任秦軍前線總指揮。
有一次,秦穆公乘坐的一匹好馬走失了,被岐山下三百個野人宰掉吃了。后來這些野人被秦軍抓到,準備嚴懲。秦穆公見這些人身手矯健且勇猛異常,心中頗為喜歡。不僅赦免其過,還賜酒給他們。這三百個野人感恩戴德,后來在秦晉韓原之戰(zhàn)中立下了奇勛。
秦國地處西隅,向東之路被晉國所阻。秦晉這兩個國家受周圍蠻族的影響很深,因此與中原諸國相比,軍國主義思想非常鼎盛。崇尚武力,民風勇悍,是棋逢對手的兩個國家。如何處理與晉國的關(guān)系,成為秦穆公最關(guān)心的問題。
雄心勃勃的秦穆公不想去招惹這個強大的鄰居,因此他積極改善與晉國的外交關(guān)系。
晉國的內(nèi)亂為秦穆公提供了機會。
晉獻公寵愛的驪姬讒殺太子申生,公子夷吾與公子重耳也卷入這場內(nèi)亂中,不得不倉皇出逃。過了幾年后,晉獻公去世,晉國出現(xiàn)權(quán)力真空。流亡在外的公子夷吾請求秦穆公出兵,護送他回國,奪取君主寶座。作為回報,公子夷吾將在即位后,把晉國河西之地割讓給秦國。
這個條件很誘人,秦穆公不可能拒絕。在秦軍武力支持下,公子夷吾如愿以償?shù)氐巧暇鲗氉?,即晉惠公。然而晉惠公卻耍起了無賴,不肯將許諾的河西之地割讓給秦國。
秦穆公碰了一鼻子灰,出了氣力卻一無所獲。
三年后,晉國遭遇大饑荒,晉惠公厚著臉皮到秦國借糧。
心胸寬廣的秦穆公不計前嫌,對晉國實施人道主義援助。與秦穆公相比,晉惠公是十足的無賴。當秦國也遇到大饑荒時,晉惠公不僅沒有投桃報李;反而趁火打劫,率領(lǐng)大軍攻打秦國。
義憤填膺的秦國人決心在戰(zhàn)場上一雪前恥,兩國軍隊會戰(zhàn)于韓原。秦穆公以晉國降將丕豹為大將,丕豹與晉惠公有殺父之仇,作戰(zhàn)十分賣力。晉國占著人多的優(yōu)勢,一度在戰(zhàn)場上占據(jù)上風。秦穆公在戰(zhàn)斗中負傷,秦軍形勢很不樂觀。
在危急關(guān)頭,一支奇兵的出現(xiàn)使秦軍反敗為勝。
這支奇兵,就是當年在岐山下宰食秦穆公坐騎的三百個野人。這些勇士雖然沒有什么文化,但也知恩圖報。就從這點來說,比晉惠公夷吾就強了許多。他們聽說秦和晉在韓原開戰(zhàn),為報秦穆公不殺之恩,就急匆匆地趕到戰(zhàn)場,正好見秦穆公身陷險境。三百名勇士一陣風似的沖破晉軍的包圍圈,不避刀槍,勇不可當。這群野蠻人個個身強力壯,如入無人之境。晉軍一時被嚇呆了,陣腳大亂。這三百人的奇兵,不僅使秦穆公擺脫窘境,還意外地活捉了晉惠公。這是因為晉惠公的戰(zhàn)車陷入泥濘中,只能坐以待斃。
擒賊先擒王,晉惠公被俘。晉軍成了無頭蒼蠅,無法再戰(zhàn),這次會戰(zhàn)秦穆公僥幸取勝。一再忘恩負義的晉惠公看來在劫難逃,秦穆公揚言:“我要拿這小子來祭祀上天?!?/p>
雖然秦穆公恨不得殺晉惠公而后快,但是作為一個深謀遠慮的政治家,卻不得不考慮得更全面一些。
首先是周天子表明態(tài)度,即晉惠公好歹是同姓諸侯,懇請秦穆公饒他一死。雖說周天子已經(jīng)失勢,畢竟表面上仍然是諸侯的共尊,天子的面子也不能不給的。其次,秦穆公的夫人是晉惠公夷吾的姐姐??吹降艿艹鍪铝?,也趕過來求情。為了營造悲情效果,她光著腳,披著麻衣黑巾,搭個臺子以自焚相威脅。
秦穆公最終讓步了,有條件地釋放晉惠公。條件之一是要求晉國太子入質(zhì),條件之二是晉惠公必須遵照以前的約定割地給秦國。失去人身自由的晉惠公除了答應(yīng),別無選擇。
太子圉入質(zhì)秦國,秦穆公有意拉攏,將女兒嫁給了他。并把條約上劃給秦國的河?xùn)|之地歸還晉國,希望與晉國保持良好的關(guān)系。他把賭注放在晉國繼承人太子圉身上,但是身為人質(zhì)的太子圉卻對秦穆公無任何好感。在晉惠公病危時他偷偷逃出秦國,并最終繼承大統(tǒng),成為晉懷公。
秦穆公企圖控制太子圉的計劃落空,便把眼光瞄準流亡在外的晉國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策劃下,公子重耳在秦軍的協(xié)助下返回晉國。并殺死晉懷公,奪取最高權(quán)力。這部分內(nèi)容請參閱前一章《大器晚成》,此處從略。
上一篇:遷延之役-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
下一篇:通往權(quán)力之路的賽跑-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