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袁宏道》人物故事小傳
袁宏道(公元1568—1610年)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今湖北公安)人。萬歷進士。官至吏部郎中。與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文名,時稱“三袁”。為“公安派”的創始者。反對前后七子的摹擬復古之風,主張妙悟,強調抒寫性靈。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流暢。有《袁中郎全集》。
〔正 史〕
袁宏道,字中郎,公安人。與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時稱“三袁”。宗道,字伯修,萬歷十四年會試第一。授庶吉士,進編修,卒官右庶子。泰昌時,追錄光宗講官,贈禮部右侍郎。
宏道年十六為諸生,即結社城南,為之長。間為詩歌古文,有聲里中。舉萬歷二十年進士。歸家,下帷讀書。詩文主妙悟。選吳縣知縣,聽斷敏決,公庭鮮事。與士大夫談說詩文,以風雅自命。已而解官去。起授順天教授,歷國子助教、禮部主事,謝病歸。久之,起故宮。尋以清望擢吏部驗封主事,改文選。尋移考功員外郎,立①歲終考察群吏法,言:“外官三歲一察,京官六歲,武官五歲,此曹②安得獨免?”疏上,報可,遂為定制。遷稽勛郎中,后謝病歸,數月卒。
中道,字小修。十余歲,作《黃山》、《雪》二賦,五千余言,長益豪邁,從兩兄宦游京師,多交四方名士,足跡半天下。萬歷三十一年始舉于鄉。又十四年乃成進士。由徽州教授,歷國子博士、南京禮部主事。天啟四年進南京吏部郎中,卒于官。
先是,王、李之學盛行,袁氏兄弟獨心非之。宗道在館中,與同館黃輝力排其說。于唐好白樂天,于宋好蘇軾,名其齋曰“白蘇”。至宏道,益矯以清新輕俊,學者多舍王、李而從之,目為“公安體”。然戲謔嘲笑,間雜俚語,空疏者便之。其后,王、李風漸息,而鐘、譚之說大熾。鐘、譚者,鐘惺、譚元春也。
《明史·袁宏道傳》卷二八八
〔注 釋〕
①立:制定。②此曹:此輩。
〔相關史料〕
吾佐詮四年,未見一實心任事君子,每竊嘆曰:“朝廷之上,如斯而已矣!今得公矣,國家之福也。惟自愛。”
袁中道《吏部驗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狀》引吏部尚書楊時喬語
詩道之穢,未有如今日者。其高者為格套所縛,如殺翮①之鳥,欲飛不得;而其卑者,剽竊影響,若老嫗之傅粉。其能獨抒己見,信心而言,寄口于腕者,余所見蓋無幾也。
袁宏道《敘梅子馬王程稿》
文章新奇,無定格式,只要發人所不能發,句法字法調法,一一從自己胸中流出,此真新奇也。
袁宏道《答李元善》
〔注 釋〕
①翮(he):鳥翼。
上一篇:《虞潭母孫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虞潭母孫氏》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袁枚》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袁枚》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