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袁枚》人物故事小傳
袁枚(公元1716—1797年)字子才,號簡齋,清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進士。初受翰林院庶吉士,后在溧水、江寧諸地為縣官。辭官后定居江寧,筑園于小倉山,號隨園,遂優游以終老。為清中葉著名的詩人。論詩反對擬古,倡導性靈說。所作多閑情逸致的抒發,風格清麗空靈,真率自然。有《小倉山房詩文集》、《隨園詩話》等傳世。
〔正史〕
袁枚,字子才,錢塘人。幼有異稟。年十二,補縣學生。弱冠,省①叔父廣西撫幕,巡撫金鉷見而異之,試以《銅鼓賦》,立就,甚瑰麗。會開博學鴻詞科,遂疏薦之。時海內舉者二百余人,枚年最少,試報罷。乾隆四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改知縣江南,歷溧水、江浦、沭陽,調劇②江寧。時尹繼善為總督,知枚才,枚亦遇事盡其能。市人至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枚不以吏能自喜,既而引疾家居。再起發陜西,丁父憂歸,遂牒③請養母。 卜筑江寧小倉山,號隨園,崇飾池館,自是優游其中者五十年。時出游佳山水,終不復仕。盡其才以為文辭詩歌,名流造請無虛日,詼諧詄蕩,人人意滿。后生少年一言之美,稱之不容口。篤于友誼,編修程晉芳死,舉借券五千金焚之,且恤其孤焉。
天才穎異。論詩主抒寫性靈。他人意所欲出,不達者悉為達之。士多效其體。著《隨園集》,凡三十余種。上自公卿下至市井負販,皆知其名。海外琉球有來求其書者。然枚喜聲色,其所作亦頗以滑易④獲世譏云。卒,年八十二。
《清史稿·袁枚傳》卷四八五
〔注 釋〕
①省:探望。②劇:劇縣大府,政務繁重的府縣。③牒:呈遞文牒。④滑易:油滑浮淺。
〔相關史料〕
古英雄不得志,輒以醇酒婦人為結局者,不一其人。隨園先生入翰林時,年才弱冠①。散館②后,改為知縣,簡發江蘇。歷知沭陽、江寧諸縣事,有政聲。三十五而致仕,享清福者五十年。著作如山,名滿天下。而于好色兩字,不免稍累其德。余有吊先生詩云:“英雄事業知難立,花月因緣有自來。”實為先生補過也。
錢泳《履園譚詩》
余于古人之詩,無所不愛,恰無偏嗜者。于今人之詩,亦無所不愛,恰于高文良公《味和堂集》、黃莘田先生《香草齋詩》,有偏嗜焉。豈亦性之所近耶?
袁枚《隨園詩話》卷四
隨園地曠,多樹木,夜中鳥啼甚異,家人多怖之。余讀王葑亭進士《平溝早發》云:“怪禽聲類鬼,暗樹影疑人。”先得我心矣。
袁枚《隨園詩話》卷九
隨園四面無墻,以山勢高低,難加磚石故也。每至春秋佳日,士女如云,主人亦聽其往來,全無遮闌③。唯綠凈軒環房二十三間,非相識者,不能遽到。因摘晚唐人詩句作對聯云:“放鶴去尋三島客,任人來看四時花。”
袁枚《隨園詩話》卷一一
有門生某,嘗刻私印云:“隨園門下士。”枚死后,毀者日起,因復刻印云:“悔作隨園門下士。”
朱克敬 瞑庵所著《儒林瑣記》
〔注 釋〕
①弱冠:根據《禮記·曲禮》記載,古代男子20歲行加冠禮,因以“弱冠”泛指男子20歲左右的年紀。②散館:清時翰林院設庶常館,新進士朝考得庶吉士資格者入館學習,3年期滿舉行考試后,成績優良者留館,授以編修、檢討之職,其余分發各部為給事中、御史、主事,或出為州縣官,謂之散館。③闌:阻隔。
上一篇:《袁宏道》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袁宏道》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褚玠》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褚玠》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