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起義(197年1月)
1927年12月,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員會在廣州領導、發動的工農和革命士兵的武裝起義。
1927年,繼國民黨右派蔣介石集團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后,廣州也發動了“四·一五”政變,殘酷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11月,中共中央決定利用粵桂軍閥矛盾激化,廣州守敵兵力空虛之機,以中國共產黨掌握的教導團和警衛團一部及工農革命武裝,發動武裝起義。12月11日凌晨3時許,在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和葉挺、葉劍英等領導下,起義部隊共5,000余人(其中工人赤衛隊3,000余人),分數路向駐扎在市內各處的敵軍發起猛烈的攻擊。由葉挺直接指揮的教導團主力為東路,迅速將駐沙河的一個步兵團打垮,俘600余人;隨后又消滅了駐燕塘的炮兵團,繼而回師市區,協同工人赤衛隊攻占了公安局。教導團一部和工人赤衛隊一部為中路,攻占了國民黨廣東省政府及其以北的制高點觀音山(今廣州越秀山)等地。警衛團第3營及工人赤衛隊一部為南路,向第4軍軍部和軍械庫等地攻擊,遇敵頑強抵抗,未能攻克。廣州市郊芳村、西村等地的農民約2萬人也同時舉行起義,一部進入市區配合起義軍的行動。起義軍民經過10個多小時的戰斗,除第4軍軍部、軍械庫和第12師后方辦事處外,市區內的國民黨軍、保安隊和警察武裝均被消滅,共繳獲火炮25門,各種槍1,000余支。
11日上午,廣州蘇維埃政府(又稱廣州公社)宣告成立,并發表宣言,頒布對內對外各項法令。
廣州起義的爆發,是對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又一次英勇的反擊,也使中外反動派大為震驚。12日,由肇慶、順德、東江等地區急速回防廣州的張發奎所部3個師,以及廣州珠江南岸李福林的第5軍一部,在英、美、法、日等國軍艦、商船和陸戰隊的支援下,從南、西、北三面向廣州反撲。起義軍浴血奮戰,但因力量懸殊,傷亡很大,主要領導人張太雷在戰斗中犧牲。13日凌晨,起義軍余部1,000余人從廣州撤往花縣(今廣東廣州花都區),后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師(又稱紅4師),在師長葉鏞、黨代表袁裕(袁國平)的率領下進入海陸豐地區,同當地革命武裝會合。
上一篇:《廣東革命軍第一次東征(195年~4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廣西戰役(1949年11月6日~1月14日)》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