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吾道榮》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由吾道榮》人物故事小傳
由吾道榮,生卒年不詳,山東瑯邪人。南北朝道士,少好道法,入長白、太山潛隱,求習道術(shù)。時游鄒魯之間,聞山西有一道學大師,遂赴晉求訪,見恒山仙人。仙人見其心誠,盡傳所有。由吾道榮于是對道家符水、禁咒、陰陽、歷數(shù)、天文、藥性無不通解。后仍隱于瑯邪山,辟谷,以松籽、蒼術(shù)、伏苓為食。至隋初乃仙逝。
[正 史]
由吾道榮,瑯邪人。少好道法,與其同類相求入長白、太山潛隱,具聞道術(shù)。仍①游鄒、魯②之間,習儒業(yè)。晉陽人某,大明法術(shù),乃尋之,是人為人家庸力,無識之者,久乃訪知。其人道家符水、咒禁、陰陽歷數(shù)③、天文、藥性無不通解,以道榮好尚,乃悉授之。是人謂道榮云:“我本恒岳仙人,有少罪過,為天官所謫。今限滿將歸,卿宜送我至汾水。④”及河,值水瀑漲,橋壞,船渡艱難。是人乃臨水禹步⑤,以一符投水中,流便絕。俄頃水積將至天,是人徐自沙石上渡。唯道榮見其如是,旁人咸云水如此長,此人遂能浮過,共驚異之。
道榮仍歸本部,隱于瑯邪山,辟谷⑥,餌松術(shù)茯苓,求長生之秘。尋為顯祖追往晉陽。至遼陽山中,有猛獸去馬十步,所追人驚怖將走。道榮以杖畫地成火坑,猛獸遽走。俄值國廢,道榮歸周。隋初乃卒。
《北齊書·方伎列傳》卷四九
[注 釋]
①仍:重復,屢次。②鄒、魯:鄒,今山東鄒縣一帶;魯,山東東南部。③符水、咒禁、陰陽歷數(shù):符水,符,道教驅(qū)役鬼神以至人神合一的秘文。《清微元降大法》:“符者天地之真信。人皆假之以朱墨紙筆,吾獨謂之一點靈光通天徹地。或曰:符者陰陽契合之具也。惟天下之至誠者能用之,誠茍不至,自然不靈,故曰:以我之精合萬物之精,以我之神合萬物之神,精精相博,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紙以號召鬼神。符水云者,焚符入水或指水為符也。”道法名詞,也是道教經(jīng)韻格式之一,有祝告之意。道教經(jīng)典中的咒語,是向諸神、諸仙,向修持者、信徒以及香客、齋主祝告、勉勵的詞語。咒禁,即咒語,常謂法事中能驅(qū)鬼治病的口訣。陰陽歷數(shù),陰陽本古代哲學概念,認為萬物由“道”所生,皆有陰陽對立屬性。后經(jīng)道教衍化為陰陽學說,用以解釋宇宙萬物,人體自身的生成、盈虛、消長,順者生人,逆行返本,或以為太極,陰濁陽清,陰靜陽動,用以卜測未來災變。歷數(shù),即歷法、數(shù)術(shù),以天象與人事的應對,預測未果之事。④汾水:汾(fen),山西汾河。⑤禹步:禹,通“踽”(ju),獨行。⑥辟谷:煉養(yǎng)方術(shù),亦稱“斷谷”、“絕谷”等,意即不食五谷。辟谷分自然辟谷和人為辟谷。氣足不思食,是自然辟谷;人為辟谷是專做一種辟谷的工夫,或是不食煙火食,而食別的藥草果實等。
上一篇:《王遇》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王遇》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祝允明》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祝允明》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