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淵然》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劉淵然》人物故事小傳
劉淵然(公元1351—1432年),明代著名道士,號體元子,江西贛縣人。年少時在祥符宮出家為道士,曾經先后從師趙原禮等3人。不僅得全真、清微二教的真傳,而且被尊為凈明道第六代祖師,因而名聲大振。明太祖朱元璋于公元1393年賜以“高道”之稱號。明成祖朱棣時又賜其以“真人”號,后來劉淵然由于得罪朝中權貴,被貶回龍虎山。明仁宗朱高熾召位后,重新召回,賜給“沖虛至道玄妙無為光范演教長春真人”號,并賜以二品官印,與龍虎山張真人一起,主管天下道教事。明宣宗時,又賜以“大真人”號,晚年,推薦弟子邵以正代之位。公元1432年,劉淵然去世。劉淵然對道教的發展,特別是對云南道教的發展傳播,有很大貢獻。
〔正 史〕
劉淵然者,贛縣①人。幼為祥符宮道士,頗能呼召風雷。洪武二十六年②,太祖聞其名,召至,賜號高道,館朝天宮。永樂中,從至北京。仁宗③立,賜號長春真人,給二品印誥④,與正一真人等。宣德⑤初,進大真人。七年⑥乞歸朝天宮,御制山水圖歌賜之。卒年八十二,閱七日入殮⑦,端坐如生。淵然有道術,為人清靜自守,故為累朝⑧所禮。
其徒有邵以正者,云南人,早得法于淵然。淵然請老,薦之,召為道箓司⑨左玄義。正統中,遷左正一,領京師道教事。景泰時,賜號悟玄養素凝神沖默闡微振法通妙真人。天順三年⑩將行慶成宴。故事,真人列二品班末。至是,帝曰:“殿上宴文武官,真人安得與?”其送筵席與之,遂為制。
又有沈道寧者,亦有道術。仁宗初,命為混元純一沖虛湛寂清靜無為承宣布澤助國佐民廣大至道高士,階正三品,賜以法服。
時有浮屠(11)智光者,亦賜號圓融妙慧凈覺弘濟輔國光范衍教灌頂廣善大國師,賜以金印。智光,武定(12)人。洪武時,奉命兩使(13)烏斯藏諸國。永樂時,又使烏斯藏,迎尚師哈立麻,遂通番國諸經,多所譯解。歷事六朝,寵錫冠群僧,與淵然輩淡泊自甘,不失戒行。迨成化、正德、嘉靖朝,邪妄雜進,恩寵濫加,所由與先朝異矣。
《明史·劉淵然傳》卷二九九
[注 釋]
①贛縣:今江西贛州市。②洪武二十六年:即公元1393年。③仁宗:朱高熾,在位一年(公元1425年)。④誥:帝王授官封贈的命令。⑤宣德:明宣宗朱瞻基年號(公元1426—1435年)。⑥七年:即公元1432年。⑦殮:給死人穿衣服,裝入棺材。⑧累朝:指連續幾個帝王統治時期。⑨道箓司:官署名,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28年)始置,掌有關道教事務,設左右正一、演法、至靈、玄義等官,不給俸。在外府州縣有道經等司,分掌其事,俱選精通經典,戒行端清者為之,有大真人、高士等封號。⑩天順三年:即公元1459年。(11)浮屠:和尚。(12)武定:治所在今山東惠民縣。(13)使:出使。
上一篇:《劉昶女》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劉昶女》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劉秀石》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劉秀石》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