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白》人物故事小傳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隋末,其先流寓碎葉(今蘇聯托克馬克),遂出生于此。后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有才。20余歲漫游各地。天寶初因人推薦供奉翰林。辭官后,受永王李璘牽連,獲罪長流夜郎。晚年流落,病逝于當涂。為唐代著名詩人。多寫傲岸不羈的浪漫生活,風格雄奇豪放。尤擅古體和絕句。有《李太白集》傳世。
〔正 史〕
李白字太白,興圣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蘇颋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①,可比相如。”然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來山,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②,稍解,授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③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月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安祿山反,轉側宿松、匡廬間,永王璘辟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當誅。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辟為參謀,未幾辭職。李陽冰為當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黃老,度牛渚磯至姑孰,悅謝家青山,欲終焉。及卒,葬東麓。元和末,宣歙觀察使范傳正祭其冢,禁樵采。訪后裔,惟二孫女嫁為民妻,進止仍有風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頃葬東麓,非本意。”傳正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將改妻士族,辭以孤窮失身,命也,不愿更嫁。傳正嘉嘆,復④其夫徭役。
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
《新唐書·李白傳》卷二○二
〔注 釋〕
①少益以學:稍微增加點學問。②颒:洗面。③擿:擿抉,挑選。④復:免除徭役。
〔相關史料〕
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李白于便殿對明皇撰詔誥,時十月大寒,筆凍莫能書字。帝敕宮嬪數十人侍白左右,各持牙筆呵之,遂取而書其詔。其受圣眷如此。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李白開元中謁宰相,封一板,上題云:“海上釣鰲客李白”。相問曰:“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物為釣線?”白曰:“以風浪逸其情,乾坤縱其志,以虹霓為絲,明月為鉤。”相曰:“何物為餌?”曰:“以天下無義丈夫為餌。”時相悚然。
《李白集校注》引《侯鯖錄》
李白前后三擬《文選》,不如意,悉焚之,唯留《恨》、《別》賦。
段成式《酉陽雜俎》
李白游華陰,縣令開門方決事,白乘醉跨驢過門,宰怒,引至庭下:“汝何人輒敢無禮?”白乞供狀曰:“無姓名,曾用龍巾拭吐,御手調羹,力士脫靴,貴妃捧硯。天子殿前尚容走馬,華陰縣里不得騎驢。”
《李白集校注》引《合璧事類》
上一篇:《李清照》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清照》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李筌》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筌》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