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延廣》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景延廣》人物故事小傳
景延廣(公元892—947年),字航川,陜州(今河南陜縣)人,五代時期后晉軍事將領。初仕后梁,在邵王朱友誨手下做事。朱友誨謀反被捕,投歸梁將王彥章。王彥章兵敗,勉強逃生。后得到晉高祖石敬塘賞識,被任命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兼領果州團練使,調任寧江軍節度使。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出京鎮守義成,后鎮守河陽三城,升任馬步軍都指揮使,兼領天平。石敬塘死,景延廣擁立重貴,是為少帝,以功加同平章事,力主對契丹去臣稱孫。契丹南攻,景延廣隨少帝北征,任御營使,卻戰無功。后與宰臣桑維翰不和,少帝亦憚其難制,遂罷兵權,出任河南尹、西京留守。開運三年(公元946年),契丹南攻,滅亡后晉,景延廣戰敗被俘。次年在押解契丹途中,自殺身亡。
〔正史〕
景延廣字航川,陜州人也。父建善射,嘗教延廣曰:“射不入鐵,不如不發。”由是延廣以挽強見稱。事梁邵王友誨,友誨謀反被幽,延廣亡去。后從王彥章戰中都①,彥章敗,延廣身被數創,僅以身免。
明宗②時,朱守殷以汴州反,晉高祖③為六軍副使,主誅從守殷反者。延廣為汴州軍校當誅,高祖惜其才,陰縱之使亡,后錄以為客將。高祖即位,以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領果州團練使,徙領寧江軍節度使。天福四年④,出鎮義成,又徙保義,復召為侍衛馬步軍都虞候,徙鎮河陽三城,遷馬步軍都指揮使,領天平。
高祖崩,出帝⑤立,延廣有力,頗伐其功。初,出帝立,晉大臣議告契丹,致表稱臣,延廣獨不肯,但致書稱孫而已,大臣皆知其不可而不能奪。契丹果怒,數以責晉,延廣謂契丹使者喬瑩曰:“先皇帝北朝所立,今天子中國自冊,可以為孫,而不可為臣。且晉有橫磨大劍十萬口,翁要戰,則來,佗日不禁孫子,取笑天下。”瑩知其言必起兩國之爭,懼后無以取信也,因請載于紙,以備遺忘。延廣敕吏具載以授瑩,瑩藏其書衣領中以歸,具以延廣語告契丹,契丹益怒。
天福八年秋,出帝幸大年莊還,置酒延廣第。延廣所進器服、鞍馬、茶床、椅榻皆裹金銀,飾以龍鳳。又進帛五千匹,綿一千四百兩,馬二十二匹,玉鞍、衣襲、犀玉、金帶等,請賜從官,自皇弟重睿,下至伴食刺吏、重睿從者各有差。帝亦賜延廣及其母、妻、從事、押衙、孔目官等稱是。時天下旱、蝗,民餓死者歲十數萬,而君臣窮極奢侈以相夸尚如此。
明年春,契丹入寇,延廣從出帝北征為御營使,相拒澶、魏之間。先鋒石公霸遇虜于戚城。高行周、符顏卿兵少不能救,馳騎促延廣益兵,延廣按兵不動。三將被圍數重,帝自御軍救之,三將得出,皆泣訴。然延廣方握親兵,恃功恣橫,諸將皆由其節度,帝亦不能制也。契丹嘗呼晉人曰:“景延廣喚我來,何不速戰?”是時,諸將皆力戰,而延廣未嘗見敵。契丹已去,延廣獨閉壁不敢出。自延廣一言而契丹與晉交惡,凡號令征伐一出延廣,晉大臣皆不得與,故契丹凡所書檄,未嘗不以延廣為言。契丹去,出帝還京師,乃出延廣為河南尹,留守西京。明年,出帝幸澶淵,以延廣從,皆無功。
延廣居洛陽,郁郁不得志。見晉日削,度必不能支契丹,乃為長夜之飲,大治第宅,園置妓樂,惟意所為。后帝亦追悔,遣供奉官張暉奉表稱臣以求和,德光報曰:“使桑維翰、景延廣來,而割鎮、定與我,乃可和。”晉知其不可,乃止。契丹至中渡,延廣屯河陽,聞杜重威降,乃還。
德光犯京師,行至相州,遣騎兵數千雜晉軍渡河趨洛,以取延廣,戒曰:“延廣南奔吳,西走蜀,必追而取之。”而延廣顧慮其家,未能引決,虜騎奄至,乃與從事閻丕馳騎見德光于封丘,并丕見鎖。延廣曰:“丕,臣從事也,以職相隨,何罪而見鎖?”丕乃得釋。德光責延廣曰:“南北失歡,皆因爾也。”召喬瑩質其前言,延廣初不服,瑩從衣領中出所藏書,延廣乃服。因以十事責延廣,每服一事,授一牙籌,授至八籌,延廣以面伏地,不能仰視,遂叱而鎖之。將送之北行,至陳橋,止民家。夜分,延廣伺守者殆,引手扼吭而死,時年五十六。漢高祖時,贈侍中。
《新五代史》卷二九
〔注 釋〕
①中都:古縣名。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平陸縣置,治所在令山東汶上。②明宗:即五代時期后唐明宗李嗣源,公元926—933年在位。③高祖:即五代時期后晉的創建者石敬瑭,公元936—942年在位。④天福四年:天福,后晉高祖石敬瑭的年號。四年,即公元939年。⑤出帝:五代時期后晉的第2代皇帝,也是最后一代皇帝石重貴,公元943—946年在位。
上一篇:《曇霍》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曇霍》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智林》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智林》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