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化成》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陳化成》人物故事小傳
陳化成(公元1766—1842年),字蓬峰,福建同安人,清末著名抗英將領。行伍出身,初授水師把總。嘉慶年間,隨提督李長庚征討蔡牽起事,以功升參將,后任瑞安協副將。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調回澎湖,歷任碣石、金門兩鎮總兵。十年,升任福建水師提督。二十年,英軍侵犯福建、浙江等地海面,陳化成率水師于梅林洋迎擊,大敗之。鴉片戰爭爆發后,調任江南提督,在兩江總督裕謙的支持下,他積極籌備吳淞防務,修筑炮臺,增鑄大炮,煉制火藥,訓練部隊,與將士同甘共苦。二十二年五月,英軍侵犯吳淞口。陳化成堅決反對新任兩江總督牛鑒怯戰求和的主張,揮軍還擊,連續發炮,擊毀數艘敵艦,擊斃大批英軍。牛鑒在寶山督戰時,被英軍發來的炮彈所嚇,倉皇逃跑,使英軍得以在小沙背登陸。陳化成孤軍奮戰,腹背受敵,所部死亡殆盡,尸積如山。陳化成在最后的拚死作戰中,不幸中彈而死。謚忠愍。
〔正 史〕
陳化成,字蓮峰,福建同安人。由行伍授水師把總。嘉慶①中,從提督李長庚擊蔡牽,數有功,以勇聞。累擢烽火門參將??偠蕉淘鏊]其久歷閩、粵水師,手擒巨盜四百八十余人,勤勞最著,請補澎湖副將,以籍隸本省,格不行。遷瑞安協副將。道光元年②乃調澎湖。歷碣石、金門兩鎮總兵。十年,擢福建水師提督。十二年,英吉利船駛入閩、浙、江南、山東洋面,命化成督師巡邏,以備不虞。同安潘涂、宦潯、柏頭諸鄉素為盜藪,掩捕悉平之。
二十年③,英艦犯閩,化成率師船擊之于梅林洋,尋退去。調江南提督。江南水師素怯懦,化成選閩中親軍教練,士氣稍振?;I備吳淞防務,修臺鑄炮,沿海塘筑二十六堡?;烧砀旰I戏捕?,與士卒同勞苦,風雨寒暑不避。總督裕謙、牛鑒皆倚為長城。當定海三總兵戰歿,裕謙亦殉,化成哭之慟,謂所部曰:“武臣死于疆場,幸也。汝曹勉之!”吳淞口以東西炮臺為犄角,化成率參將周世榮守西臺,參將崔吉瑞、游擊董永清守東臺,而徐州鎮王志元守小沙背,以防繞襲。
二十二年④五月,敵來犯,泊外洋,以汽舟二,列木入兩舷,繞小沙背向西臺,欲試我炮力。化成知之,不發,敵舟旋去,以水牌浮書約戰。牛鑒⑤方駐寶山,慮敵鋒不可當?;稍唬骸拔峤洑v海洋四十余年,在炮彈中入死出生,難以數計。今見敵勿擊,是畏敵也。奉命討賊,有進無退。扼險可勝,公勿怖!”鑒乃以化成心如鐵石,士卒用命,民情固結入告。詔特嘉之。越數日,敵艦銜尾進,化成麾旗發炮,毀敵艦三,殲斃甚眾。鑒聞師得力,親至校場督戰。敵以桅炮注擊,毀演武廳,鑒遂退。敵攻壞土塘,由小沙背登岸,徐州兵先奔,東臺亦潰,萃攻西臺,部將守備韋印福,千總錢金玉、許攀桂,外委徐大華等皆戰死。尸積于前,化成猶掬子藥親發炮,俄中彈,噴血而殞。炮臺既失,寶山、上海相繼陷。越八日,鄉民始負其尸出,殮于嘉定。事聞,宣宗震悼,特詔優恤,賜銀一千兩治喪,予騎都尉兼一云騎尉世職,謚忠愍,于殉難處所及原籍并建專祠。子廷芳,襲世職;廷棻,賜舉人。
《清史稿》卷三七二
〔注 釋〕
①嘉慶:清仁宗颙琰的年號,公元1766—1820年使用。②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道光,清室宗愛新覺羅旻寧的年號。③二十年:公元1840年。④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⑤牛鑒:字鏡堂,甘肅武威人,清朝大臣。
〔相關史料〕
道光二十年,西洋英咭唎以禁鴉片構釁,擾海疆。上稔同安陳公有將略,由廈門提督調江南。時閩浙戒嚴,鄧制軍廷楨以公熟習廈門為請,上不許。蓋鑒其忠勇,故始破回避本鄉之例,擢之廈門。復以防海需才,令移鎮江南,扼守吳淞口①。公益感憤激昂,誓以死報國矣。
公諱化成,號蓮峰,福建同安人。由行伍官水師守備,五遷而至金門鎮總兵。其調守吳淞也,時以夷目就撫,廣東將撤防,公獨謂款約不可恃,請留所部兵弗去。冬雪方盛,平地積數尺,公時棹小舟,往來海濱風浪中,或踏雪按行部曲,嫗姁如家人,軍中呼陳佛。吳淞以東西炮臺為犄角。西炮臺在??诒?,距寶山六里;東炮臺在其南,險與西稱。英夷②擾浙,公扼西炮臺以守,凡三閱寒暑。欽差大臣裕謙公嘗以大風雨夕偵公,見公危坐帳中,鈴柝聲瑯瑯然也。二十一年八月,定海再陷,三總兵同日戰死,鎮海失守,裕公死之。吳淞民恃公為固。
明年四月,夷陷乍浦,戈船三十艘震逼吳淞。時牛制軍鑒在寶山,懼,商于公。公曰:“無恐!以炮扼險可決勝。公第坐鎮,毋輕出入也。”于是公率參將周世榮守西炮臺,別遺將守東炮臺。公夜語世榮曰:“吾與汝福皆不薄”。周愕然。公曰:“詰朝戰而勝,則受上賞;不然,亦俱不朽。非福而何!”明日,夷船排江進。公登臺執紅旗揮戰,轟炮及千聲,自卯及巳,壞夷船六七艘。賊沮欲退,我軍噪而奮。制軍聞師利,趨出。及三里,賊從檣上覘其幟,駕炮狙擊之,制軍跳而免,師遂潰,東路兵棄炮走。賊并力攻公急,周世榮請公奔。公拔劍叱之曰:“庸奴!誤識汝?!笔罉s逸。賊登岸,炮彈雨下,中公。顛,復起,猶手燃巨炮,創重,噴血死,年六十有七。同殉者守備龔齡增以下合八十余人。
夷酋既入城,犒飲鎮海樓。酒酣,或作畢言曰:“此行良險。使有兩陳公,安能至此哉!”越十日,嘉定令練廷璜購公尸,獲積葦中,面如生。殮于武廟,百姓罷市哭奠,繪像二,一留吳淞,一貽其子。狀聞,詔優恤,立專祠,賜祭葬,予謚忠愍,世襲輕車都尉。
三總兵者,曰壽春鎮王公錫朋、定海鎮葛公云飛、處州鎮鄭公國鴻,皆以定海城陷,同日殉,先公歿一年。
王公名錫朋,字樵傭,直隸寧河人。,由武舉補兵部差官,援例得固原游擊。道光六年,從大軍征張格爾③,自大河拐至回莊,力戰,矢殪其酋。賞戴花翎。進戰至阿瓦巴特,賊阻渾河沿,從大軍間道渡河,入喀什噶爾城。進取英吉沙、葉爾羌、和闐,皆有功。十二年,瑤民趙金隴亂湖南,殘常寧、新田。公以臨武參將,從提督羅公思舉破賊羊泉街,誅首逆,別將逐賊高家坪,大捷?;毓罴覉@,圍賊殲之。賞銳勇巴圖魯名號,擢寶慶協副將。時廣東瑤亦煽動。趙仔青進擾湖南。公殺賊濠江口,又破賊銀匠沖,獲其酋旂。仔青反走,追獲之,及其孥。湖南平。赴廣東,大軍戰連州大洪橋,乘勝入火燒排之蛇兒嶺,奪馬鞍山,遂平五排瑤。又從定蓮花汛、冷水沖各瑤。擢福建汀州鎮總兵。服闋,改壽春鎮。公自游擊從楊忠武定回疆,知名;及平瑤功居最。嘗誡諭士卒曰:“戰利,呼人共之,獲倍多,即人不利,趨救之,可兩全?!惫蕬鸨扔泄?,而定海事竟以無救敗。
先是,英夷陷定海,去之。公以壽春兵鎮其地。二十一年八月,夷再至,出守九安門。鄭公國鴻駐竹山門,葛公云飛駐曉峰嶺,相去十余里。賊先犯九安門,不利,退攻竹山、曉峰。公馳救,兩營已先敗。賊爭斗,公眾且盡,所親卒及身自蕩殺數十百人。賊至益多,揮短刀陷陣死。是役也,賊可二萬,我兵計五千。公檄請益兵,大府不應。戰且五六日,勢足以待救,亦坐不救。曰:“吾守鎮海者也。”鎮海急,則又走。三總兵皆坐是敗死。公殺賊獨多,死尤烈。事聞,天子震悼,以提督禮賜恤,謚剛節,建專祠。
子承泗,襲騎都尉。
《國朝先正事略》卷二五
〔注 釋〕
①吳淞口:位于長江和黃浦江交匯處,是長江首重門戶。②英夷:英國侵略軍。③張格爾:清朝伊斯蘭教首領,維吾爾族。嘉慶、道光間,在英國支持下,由浩罕侵入新疆南部,占領喀什噶爾(今喀什)等四城。后兵敗被俘,死于北京。
上一篇:《陸游》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陸游》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陳平》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陳平》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