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充、何準》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何充、何準》人物故事小傳
何充(公元292—346年),字次道。弟何準字幼道。何氏兄弟信奉佛教,是東晉統治階級中崇信佛教的代表人物。何充是東晉廬江灊縣(今安徽霍山東北)人。成帝時,與庾冰同參錄尚書事。為人正直,有不樹親黨之名。成帝死,何充欲立皇子,庾冰要立司馬岳。司馬岳登位后于群臣前問何充,他之繼位為誰之議。何充從容回答說是庾冰之力,要是用他自己的建議就看陛下登基的盛世了。司馬岳聽了很慚愧。何充為避庾氏出領徐州刺史,康帝死,入朝輔幼主穆帝。薦桓溫統率庾部軍馬以鎮荊楚,薦褚裒參錄尚書,為時所重。何充是虔誠的佛教徒,供給沙門糜費巨億而不吝。何準比何充的名聲要小得多,不過事佛的時間要比何充多得多。何準不事人事,唯誦佛經,修營塔廟而已。當時人謝萬說:“二郗諂于道,二何佞于佛。”(二郗指信奉道教的郗愔、郗曇兄弟。)
[正 史]
何充字次道,廬江①人,魏光祿大夫禎之曾孫也。祖惲,豫州刺史。父睿,安豐太守。充風韻淹雅,文義見稱。初辟大將軍王敦②掾,轉主簿。敦兄含時為廬江郡,貪污浪藉,敦嘗于座中稱曰:“家兄在郡定佳,廬江人士咸稱之?!背湔唬骸俺浼磸]江人,所聞異于此?!倍啬?。傍人皆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左遷東海王文學。尋屬敦敗,累遷中書侍郎。
充即王導妻之姊子,充妻,明穆皇后之妹也,故少與導善,早歷顯官。嘗詣導,導以塵尾指床呼充共坐,曰:“此是君坐也?!睂Э槗P州解舍,顧而言曰:“正為次道耳。”明帝③亦友昵之。
成帝④即位,遷給事黃門侍郎。蘇峻作亂⑤,京都傾覆,導從駕在石頭⑥,充東奔義軍。其后導奔白石,充亦得還。賊平,封都鄉侯,拜散騎常侍,出為東陽太守,仍除建威將軍、會稽內史。在郡甚有德政,薦征士虞喜,拔郡人謝奉、魏顗等以為佐吏。后以墓被發去郡。詔征侍中,不拜。改葬畢,除建威將軍、丹楊尹。王導、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萬夫之望,必能總錄朝端,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內侍,則外譽唯緝,社稷無虞矣。”由是加吏部尚書,進號冠軍將軍,又領會稽王師。及導薨,轉護軍將軍,與中書監庾冰參錄尚書事。詔充、冰各以甲杖五十人至止車門。尋遷尚書令,加左將軍。充以內外統任,宜相糾正,若使事綜一人,于課對為嫌,乃上疏固讓。許之。徙中書令,加散騎常侍,領軍如故。又領州大中正,以州有先達宿德,固讓不拜。
庾冰⑦兄弟以舅氏輔王室,權侔人主,慮易世之后,戚屬轉流,將為外物所攻,謀立康帝⑧,即帝母弟也。每說帝以國有強敵,宜須長者,帝從之。充建議曰:“父子相傳,先王舊典,忽妄改易,懼非長計。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義也。昔漢景亦欲傳祚梁王,朝臣咸以為虧亂典制,據而弗聽。今瑯邪踐祚,如孺子何!社稷宗廟,將其危乎?!北炔粡?。既而康帝立,帝臨軒,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鴻業,二君之力也?!背鋵υ唬骸氨菹慢堬w,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議,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慚色。
建元初,出為驃騎將軍、都督徐州揚州之晉陵諸軍事、假節,領徐州刺史,鎮京口,以避諸庾。
……
俄而帝疾篤,冰、翼意在簡文帝⑨,而充建議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遺旨,便立太子,是為
穆帝⑩,冰、翼甚恨之。獻后臨朝,詔曰:“驃騎任重,可以甲杖百人入殿。”又加中書監、錄尚書。充自陳既錄尚書,不宜復監中書,許之。復加侍中,羽林騎十人。
冰、翼等尋卒。充專輔幼主。翼臨終,表以后任委息爰之(11)。于時論者并以諸庾世在西藩,人情所歸,宜依翼所請,以安物情。充曰:“不然。荊楚國之西門,戶口百萬,北帶強胡,西鄰勁蜀,經略險阻,周旋萬里。得賢則中原可定,勢弱則社稷同憂,所謂陸抗存則吳存,抗亡則吳亡者,豈可以白面少猥當此任哉?桓溫英略過人,有文武識度,西夏之任,無出溫者。”議者又曰:“庾爰之肯避溫乎?如令阻兵,恥懼不淺?!背湓唬骸皽刈隳苤浦T君勿憂。”乃使溫西。爰之果不敢爭。充以衛將軍褚裒皇太后父,宜綜朝政,上疏薦裒參錄尚書。裒以地逼,固求外出。充每曰:“桓溫、褚裒為方伯,殷浩居門下,我可無勞矣?!?br>
充居宰相,雖無澄正改革之能,而強力有器局,臨朝正色,以社稷為己任,凡所選用,皆以功臣為先,不以私恩樹親戚,談者以此重之。然所昵庸雜,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釋典,崇修佛寺,供給沙門以百數,糜費巨億而不吝也。親友至于貧乏,無所施遺,以此獲譏于世。阮裕嘗戲之曰:“卿志大宇宙,勇邁終古。”充問其故。裕曰:“我圖數千戶郡尚未能得,卿圖作佛,不亦大乎!”于時郗愔及弟曇奉天師道,而充與弟準崇信釋氏,謝萬譏之云:“二郗諂于道,二何佞于佛。”充能飲酒,雅為劉惔所貴。惔每云:“見次道飲,令人欲傾家釀?!毖云淠軠乜艘?。永和二年卒,時年五十五。贈司空,謚曰文穆。無子,弟子放嗣。
《晉書·何充傳》卷七七
何準字幼道,穆章皇后父也。高尚寡欲,弱冠知名,州府交辟,并不就。兄充為驃騎將軍,勸其令仕,準曰:“第五之名何減驃騎?”準兄弟中第五,故有此言。充居宰輔之重,權傾一時,而準散帶衡門,不及人事,唯誦佛經,修營塔廟而已。征拜散騎郎,不起。年四十七卒。升平元年,追贈紫金光祿大夫,封晉興縣侯。子恢以父素行高潔,表讓不受。
《晉書·外戚·何準傳》
〔注 釋〕
①廬江:今屬安徽。②王敦(公元266—324年):與堂弟王導同為東晉初重臣,王敦還是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女婿。后因東晉元帝司馬睿抵制王氏權力,起兵攻入建康。公元324年病死兵敗。何充開始是在王敦屬下任職。③明帝:晉明帝司馬紹(公元299—325年),公元322—325年在位,司馬睿長子。④成帝:晉成帝司馬衍(公元321—342年),公元325—342年在位,司馬紹長子。⑤蘇峻作亂:蘇峻(公元?—328年),東晉長廣掖縣(今屬山東)人,字子高。有才學,官爵至冠軍將軍、大司農。晉明帝死后朝政執于庾亮手中。公元327年11月,蘇峻聯合豫州刺史祖約以討伐庾亮為名內向。至公元329年叛亂方平息。⑥石頭:石頭城,在今江蘇南京(建康)市西清涼山,本楚威王所置金陵邑,東漢末孫權重筑時改名石頭城。蘇峻攻入建康后逼迫司馬衍遷居石頭城。⑦庾冰(公元296—344年):庾亮兄弟。庾冰字季堅,庾亮弟。庾亮、庾冰是當時東晉掌握軍隊的重臣。⑧康帝:晉康帝司馬岳(公元322—344年),公元342—344年在位,晉明帝司馬紹之子。⑨“冰”句:簡文帝司馬昱(公元320—372年),公元371—372年在位,晉元帝司馬睿少子。冰、翼指庾冰、庾翼,皆為庾亮之弟。庾氏三兄弟先后握重兵屯武昌、襄陽,控制東晉西大門。⑩穆帝:晉穆帝司馬聃(公元343—361年),公元344—361年在位,晉康帝司馬岳之子,即位時不足兩歲。(11)爰之:即庾爰之,庾翼第二子。
[相關史料]
何充字次道,廬江人。思韻淹通,有文義才情。累遷會稽內史、侍中、驃騎將軍、揚州刺史。贈司徒。
《世說新語·政事》注引《晉陽秋》
至晉成咸和中,①蘇峻作亂②焚會③所建塔,司空何充復更修造。
《高僧傳·康僧會傳》
司空何次道,懿德純素,篤信經典,每加祗崇,遵以師資之敬,數相招請,屢興法祀。④
《高僧傳·竺法潛傳》
[注 釋]
①晉成咸和中:晉成帝司馬衍咸和年間,公元326—335年。②蘇峻作亂:蘇峻(公元?—328年),東晉長廣挺縣(今山東萊陽南)人,字子高。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與祖約起兵,攻入建康,專擅朝政。不久為溫嶠、陶侃等擊敗而死。③會:康僧會(公元?—280年),三國時高僧,康居人。入吳,孫權為之建寺。④法祀:對東晉名僧竺法潛而言。
上一篇:《仇士良》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仇士良》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元結》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元結》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