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嘔心瀝血
李賀,唐代著名詩人,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并稱唐代“三李”。
李賀是唐代著名詩人。他在二十七歲的時候就夭折了。由于他的詩歌格調比較低沉,經常運用鬼、泣、死、血等字眼,加之天才早逝,所以,后人稱之為“鬼才”李賀。
說起李賀,人們不禁聯想到他“黑云壓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雞一聲天下白”等著名詩句。這些詩句之所以成為千古流傳的佳句,是李賀詩歌創作嘔心瀝血的結果。
李賀幼年即聰明好學,七歲時就已經會作詩了。因他的詩別致而有思想,所以名震京師,就連韓愈和皇甫湜這樣的大文學家都為之震驚。為探個究竟,一天,他們二人騎馬來到了李家。出門迎接的是一個扎著羊角辮的小男孩,他就是小李賀。韓愈和皇甫湜一見李賀,十分喜愛,說:“我們聽說你的詩文作得不錯,能不能當場給我們表演一下?”李賀愉快地接受了韓、皇二人的面試,當場欣然命筆,一揮而就,一首《高軒過》令人驚嘆不已。可這一揮而就的背后,卻是長期勤于書卷、刻苦用功的底蘊。
李賀為使自己的詩章言之有物,以情感人,常常是起早貪黑地琢磨。每天他都早早就帶著書包和書童上路。一路上的見聞都是他的好素材,每當發現參考價值很高的事物就記錄下來,投入書包里。就這樣走一處,記一處,待到晚上回來,再把白天記在卡片上的事整理成文,放入另一個袋子里,以備采用。 日復一日的采風、苦吟,使李賀日漸清瘦,母親見了十分心疼,可又無可奈何,便憐惜地說:“你非要嘔出心來不可呀!”
李賀是唐宗室的后裔,但到他那時,已經沒有什么經濟上的保障了,有時竟不免于饑寒。窮愁潦倒的壓抑,使他更刻意追求藝術上的創新。李賀的詩歌創作浸透著他的全部心血。為了使詩句精煉而又內涵豐富。他總是搜腸刮肚地揣摩、推敲,直至滿意為止。或許是勞累過度的緣故吧,李賀年紀輕輕就體弱多病。也許正是“嘔心瀝血”才有奇才李賀。
◆李賀的故事告訴我們,天賦再好也需要后天的勤奮努力。做文章不能憑主觀想象,而是要仔細觀察生活、體會生活。
上一篇:李白鐵杵磨成針
下一篇:李鉉春耕冬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