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劉輝,字之道,信州鉛山(今江西鉛山東南)人。劉輝原叫劉幾,字之道。劉幾好學(xué),但文風(fēng)險怪奇澀,學(xué)者仿效,蔚然成風(fēng),歐陽修深以為患。歐陽修是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主張文以載道,提倡清新自然的文風(fēng)。嘉祐二年(1057),歐陽修知貢舉,主持省試。他批閱試卷時,見一考生寫道: “天地軋,萬物茁,圣人發(fā)。”考卷是密封的,但歐陽修一看文風(fēng),便知是劉幾的試卷,他憤憤地說: “這一定是劉幾!”提筆續(xù)道: “秀才刺,試官刷。”然后,用紅筆把此卷涂抹了一遍,稱之為“紅勒帛”,在卷首大批一個“謬”字。拆封后一看,此卷果真是劉幾的。經(jīng)過這次挫折,劉幾痛改前非,文風(fēng)大變,趨向平實樸素。
嘉祐四年,劉輝通過省試,殿試時,又遇上歐陽修擔(dān)任御試考官。他宣言: “除惡務(wù)本,今定痛斥那些輕薄之徒,以除文章之害!”他仔細(xì)審閱試卷,尋找劉幾的卷子。他看見一份卷子上寫道: “主上收精藏明于冕旒之下。”大喜,道: “我已經(jīng)找到劉幾了!”遂將此卷黜落。他把他極欣賞的一份卷子定為第一,上呈仁宗皇帝圣裁。仁宗欽準(zhǔn)。金殿傳臚,那第一名叫劉輝。有人告訴他,劉輝就是劉幾,他改名了。歐陽修愕然。那個被他黜落的原來是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蕭稷。
劉輝成為北宋開國以來第46名狀元。
中狀元后,劉輝步入仕途,初任大理評事,簽書河中府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河中府府治河?xùn)|(今山西永濟(jì)西南),簽書判官廳公事是府的佐官。劉輝把祖母接到河中侍養(yǎng)。祖母因水土不服,患病,劉輝遂上疏,奏請回老家贍養(yǎng)祖母。仁宗詔令移住金陵(今江蘇江寧西南)。不久,祖母病死,劉輝力請解官,為祖母服喪。
劉輝回到鉛山,蔬食水飲,摒棄樂舞聲色,守禮服喪。居喪期間,見有些族人貧困不堪,遂買義田數(shù)百畝以養(yǎng)活他們。他又設(shè)立義學(xué),聚徒講學(xué),聞風(fēng)而至者甚眾。劉輝的行為大受朝野稱頌,知縣改其里曰“義榮社”,榜其學(xué)曰“義榮齋”。3年喪服未滿,劉輝便于治平二年(1065)病死,年僅36歲。劉輝英年早逝,天下惜之。他為世人留下《東歸集》一書。他的詩寫得很好,如《與客游太平僧舍》云:
兩道翠陰迎騎合,四圍清氣逼人來。
林端有路云千級,物外忘機(jī)酒一杯。
上一篇:劉福姚
下一篇:孔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