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敗不亡論
論善于總結經驗教訓的謀略主體是不會滅亡的。這一思想由諸葛亮提出。他在《將苑》中說:“古之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陣,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昔者,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至老不相攻伐,可謂善理不師也。若舜修典刑,咎繇作士師,人不干令,刑無可施,可謂善師者不陣。若禹伐有苗,舜舞干羽而苗民格,可謂善陣者不戰。若齊桓南服強楚,北服山戎,可謂善戰者不敗。若楚昭遭禍,奔秦求救,卒能返國,可謂善敗者不亡矣。”意即:過去,善于治理國家的君主不用軍隊,善于軍事指導的君主不采取軍事行動,善于用兵的君主不與人交戰,善于作戰的君主打仗不失敗,打敗仗卻能總結經驗,勵精圖治的君主,國不會滅亡。如從前有圣人之稱的君主堯治理國事使百姓安居樂業、平安相處為目標,不必設軍隊來防止民眾叛亂。這就是善理者不師的道理。舜制定法律并任命咎繇為大法官,將全國治理得井井有條。人民不犯法律,刑法也就無用武之地,這就是善師者不陣的道理。禹討伐有苗時,只命令士兵舞舜時的干羽舞,有苗的人民就順服了,所以說善于用兵的君主不與人交戰。齊桓公南征楚國,北伐山戎,每仗必勝,所以說善于作戰的君主打仗從不失敗。楚昭王受到吳國的逼迫逃到秦國,得到秦國的援助以雪前恥,終于能夠返國,所以說作戰失敗,卻能勵精圖治的君主,國家是不會被滅亡的。
上一篇:周瑜
下一篇:四、謀略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