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
東漢末孫權部將,著名軍事謀略人物。字公瑾。廬江舒(今安徽廬江東南)人。出身士族,有姿貌,精于聽樂,少與孫策友善。隨孫策率兵渡長江占領江東很多地方。不久轉離孫策回丹陽。建安三年(198)從居巢率眾南下,往江東再投孫策,授予建威中郎將,出鎮牛渚。時年20多歲,人稱周郎。輔佐孫策擊敗劉表的江夏太守黃視、廬江太守劉勛等。建安五年(200)孫策死,與長史張昭共掌軍事與行政事務,輔佐孫權。曹操統一北方后,要求孫權派子弟去許都做人質,他極力反對。建安十三年(208)隨孫權西征奪得江夏。不久,曹操率軍南下荊州,準備一舉吞并劉表,而后順流東下,消滅孫權。周瑜在敵強我弱形勢下,力排眾議堅決抗曹,積極聯合劉備共拒曹兵。在赤壁(今湖北薄圻西北)采用離間和火攻戰術戰勝曹操。接著他與劉備乘勝進軍。劉備占領長江以南四郡,周瑜占領江陵重地。赤壁之戰后曹、孫、劉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周瑜因功拜偏將軍,兼南郡太守,以漢昌、劉陽、州陵等為奉邑。此時,周瑜向孫權建議應及早除掉劉備,占有益州把巴蜀與吳楚連在一起,形成對曹操包圍之勢,為將來與曹操爭北方創造條件,亦可使劉備其難以發展勢力,消除對東吳的威協。在他由京口回江陵途中的巴丘(今湖南岳陽縣)因箭傷復發病逝。周瑜以其敏稅的政治眼光和杰出的軍事謀略、指揮才能,為輔佐孫吳做出重大貢獻。孫權稱之“有王佐之才”,“沒有公瑾,我就當不了皇帝”。陳壽亦稱之有“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上一篇:周德威戰場鼓動
下一篇:善敗不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