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
唐開國君主,謀略家。7歲時襲唐國公爵號,大業九年(613)遷為衛尉少卿。早有政治報負,“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受到姨表弟隋煬帝的猜忌。李淵以其老成練達,城府之深,采用韜晦之計,“固縱酒納賂以自晦”,暗中進行政治上、策略上、組織上、軍事上的多方面的奪權準備。大業十三年(617)智斬在他身邊執行監視任務的隋煬帝的親信王威、高君雅,發動太原兵變,明確提出了取代隋煬帝,鼓舞了追隨他們反對隋朝暴政的廣大群眾,也得到對隋煬帝不滿的突厥貴族的支持,同時他又打著尊隋的旗號,爭取一部分隋的統治力量轉而支持他。隋朝的主力,正全力鎮壓公開反隋的農民起義和割據勢力。李淵高喊尊隋,可以迷惑隋政權,不致將主力轉而對付他。李淵十分注意聯絡各種反隋義軍,尤其推崇威震中原的河南瓦崗軍首領李密,對其實施推獎助驕之計,佯裝順其意,卑辭使其驕之,為其所用,使李密專心對付隋軍,為李淵順利進軍關中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是政治斗爭、軍事斗爭、外交斗爭中的一項重要謀略。而后定基關中,占據了有幾個朝代在此定都的長安。大業十三年(617年)廢黜隋煬帝,擁立年僅13歲的代王楊侑為隋恭帝,導演了尊立傀儡皇帝的滑稽戲,實際上,大權完全掌握在李淵手中。次年5月,李淵一手導演隋恭帝被迫禪位于唐的鬧劇,還故作姿態,一再推讓。終于5月20日即位,改元武德,正式建立了唐王朝,并立即組織了鎮壓農民起義,消滅割據勢力的統一戰爭。自武德元年至七年(618—624)先后鏟除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允、竇建德、劉黑闥、蕭銑、輔公祜等勢力,經七年戰爭,掃蕩群雄,一統中華。在這些戰爭中,李淵不失時機,果斷決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這些戰爭的最高指揮者。武德九年(626)李淵退位,讓位于李世民。李淵作為一個王朝的開國之君,初時隱飾野心,謹小慎微,外表寬仁容眾,“歷試中外,素樹恩德”,使得“無貴賤咸得其歡心”,“乃是結納豪杰,眾多款附”。為從舊王朝奪取政權,既組織和指揮千軍萬馬拚殺于疆場,又策劃密室,糾合同伙發動兵變;既善于選擇最易成功的時機,果敢行事,又在最困難的時刻獲取轉機,開創新的局面;既要向他人攫取最高權力,又要挫敗共同的競爭者,李淵的智謀機略可謂高深。
上一篇:李愬
下一篇:李勝經營管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