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至卷三
太祖本紀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在中國歷史上,除漢高祖之外,他是唯一一個出身平民的皇帝。他率領(lǐng)農(nóng)民起義軍,最終平定天下,建立了明朝。他即位之后,實行了重大改革,從而坐穩(wěn)了皇位,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了明朝社會的發(fā)展。和歷代皇帝相比,他的種種經(jīng)歷尤其顯得不平凡,其本身也就更多了一分傳奇色彩。
生于憂患
太祖名元璋,字國瑞,姓朱。他的祖籍是江蘇沛縣,幾經(jīng)遷徙,到了父親朱世珍這輩才遷徙到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臨淮鎮(zhèn))。朱世珍生了四個兒子,朱元璋是最小的。母親陳氏,剛懷朱元璋的時候,夢到有一位神仙給她一粒藥丸,放在手掌上閃閃發(fā)亮,她就吞了下去。醒來之后還口有余香。到了分娩的時候,只見紅光滿室。自此之后,夜里曾經(jīng)多次有亮光閃現(xiàn)。鄰里鄉(xiāng)親看到,十分驚恐,以為是著了火,每次跑來救火,到了跟前卻發(fā)現(xiàn)沒有著火。等到朱元璋長大的時候,英姿雄偉,奇骨貫頂,志向遠大,人們都難以猜度。
元至正四年(1344),由于旱災(zāi)和蝗災(zāi),他的家鄉(xiāng)發(fā)生了一場嚴重的饑荒、瘟疫,災(zāi)難也降到了朱元璋家。當時朱元璋十七歲,他的父母兄長相繼命歸黃泉,家里一貧如洗,無法將他們埋葬。后來,多虧鄉(xiāng)人劉繼祖給了他一塊土地,才得以下葬,這就是鳳陽的皇陵。朱元璋孤苦伶仃,走投無路之時就進了皇覺寺為僧。一個多月后,他便被長老打發(fā)到合肥當游方僧去化緣,而這實際上是過一種逃荒討飯的日子。不幸的是,他在路上又生了病,這時一直有兩個紫衣人伴隨他左右,悉心地看護他。病好了之后,紫衣人就不知去向。此次出行,他共到過光(今河南潢川)、固(今湖北云夢)、汝(今河南汝州)、潁(今安徽阜陽)諸州。三年后,他又回到了皇覺寺。
這時,元朝政事紊亂,變亂四起。劉福通擁戴韓山童在潁州(今屬安徽阜陽)起兵,徐壽輝緊隨其后在蘄州(今湖北蘄春西南)起兵;李二、彭大、趙均用在徐州起兵,部屬各有數(shù)萬人,都設(shè)置將帥,殺官吏,掠郡縣。方國珍已先在海上起兵,其他亂民則擁兵占地,燒殺劫掠,一時之間天下大亂。至正十二年(1352)春季二月,定遠郭子興和他的黨羽孫德崖在濠州起兵,元朝將領(lǐng)徹里不花由于害怕而不敢攻打他們,便想出了每天擒獲良民去請賞的辦法。當時,朱元璋二十五歲,他想要謀求逃避兵禍的方法,便向神靈占卜,占卜的結(jié)果是:逃走和留在當?shù)囟己懿患V煸罢f道:“莫非應(yīng)該發(fā)動大事嗎?”以此來占卜,大吉,朱元璋十分高興。于是便進入濠州,拜見郭子興。郭子興看他相貌不凡,便留他做親兵。之后,朱元璋也不負郭子興的期望,打仗總是獲勝。郭子興見朱元璋雖然年紀輕輕,卻如此精明能干,便將自己所撫養(yǎng)的馬公的女兒嫁給了他,這就是后來的高皇后。
亂世崛起
不久,義軍隊伍中發(fā)生了內(nèi)訌。郭子興與孫德崖因意見不合,雙方發(fā)生了尖銳的沖突。于是,孫德崖暗中謀劃,等郭子興外出時,將他抓起來,戴上鐐銬,關(guān)在自己那兒,想要將其殺掉。此時朱元璋剛好在淮北,聽說郭子興遇,難便讓親兵持盾沖入孫德崖的屋中,讓人把郭子興背走,命懸一線的郭子興得以大難不死。從此朱元璋愈發(fā)受到郭子興的信任,他在軍中的威望也越來越高。
同時,通過這一事件,朱元璋也看到,濠州城中的五個元帥之間存在很大的矛盾,長期發(fā)展下去,不會有什么出路。當時,彭大和趙均用率領(lǐng)的隊伍強暴蠻橫,而郭子興的力量則十分薄弱,朱元璋認為不值得再追隨他了,于是就將士兵托付給其他將領(lǐng),從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選了心腹徐達、湯和、費聚等向南攻打定遠(今屬安徽)。后來在路上又遇到了定遠人李善長,朱元璋和他相談甚歡,于是便同他一起攻打滁州(今屬安徽),攻了下來。
朱元璋像
朱元璋的畫像版本眾多,主要集中在一美一丑之上,相傳朱元璋對寫實的畫像不滿殺掉了畫師,而留下了經(jīng)過美化的畫像。
至正十五年(1355)春季正月,郭子興采用朱元璋的計策,派張?zhí)斓v等攻克了和州(今安徽和縣),下發(fā)檄文給朱元璋,讓他統(tǒng)領(lǐng)這些人的軍隊。朱元璋顧慮到眾將對他會不服從,于是就沒有公布那檄文,約定第二天早上眾將在廟堂會集。當時,以右為尊,眾將先進去,都坐在右邊,朱元璋故意后到而坐在左邊。等到處理公事的時候,朱元璋迅速如流水地分析決斷,眾將聽得目瞪口呆,不發(fā)一言,漸漸地有些服了。議定完畢,決定眾將分頭負責用磚加固城墻,大家約好以三天為期。后來,朱元璋按時完工了,眾將都超過了期限。這時,朱元璋拿出檄文來,朝南而坐,說:“我奉命統(tǒng)領(lǐng)眾位的軍隊,如今你們加固城墻都過了期限,可是誰又能奈何得了軍法呢?”眾將誠惶誠恐地向朱元璋謝罪。從此,朱元璋所率軍隊的紀律也更加嚴明。
至正十五年(1355)三月,郭子興死去。當時,劉福通已經(jīng)擁立韓林兒為帝,國號為宋。不久,韓林兒就發(fā)下檄文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張?zhí)斓v、朱元璋為副元帥。朱元璋感慨地說:“大丈夫哪里能受制于人呢!”便推辭不接受任命。但是他覺得韓林兒勢力強大,尚能倚靠,便在軍隊中使用韓林兒的年號。
至正十五年五月,朱元璋謀劃渡過長江,但是苦于沒有船只,只能望江興嘆。就在這時,巢湖統(tǒng)帥廖永安、俞通海帶領(lǐng)水軍一千艘船只前來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十分高興。可是,現(xiàn)在依然無法渡江,這是因為元朝中丞蠻子海牙扼守桐城閘(今安徽和縣)、馬場河各險要處,巢湖水軍難以出來。這可急壞了朱元璋等人。忽然天降大雨,朱元璋高興地說:“天助我也!”于是,他們就趁水勢上漲從小港放船返回,并襲擊蠻子海牙,把他們打得大敗。接著,朱元璋就制訂計劃順利渡過長江。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朱元璋又率兵攻克集慶(今江蘇南京),改集慶路為應(yīng)天府,以示其起義是“上應(yīng)天命”之意。
削陳平張
此后,朱元璋就以應(yīng)天府為根據(jù)地,開始向江南一帶發(fā)展,其聲勢也漸漸擴大。但是,此時朱元璋也面臨著強大的威脅,他擔心江左、浙右各郡都被張士誠和徐壽輝這兩個勁敵給吞并,于是他就派徐達攻克了鎮(zhèn)江(今屬江蘇),接著朱元璋又率兵先后攻下了金壇、丹陽、江陰、常州、常熟、揚州等地。
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的一大威脅——徐壽輝被陳友諒殺害,接著陳友諒自稱皇帝,國號為漢,占據(jù)了江西、湖廣之地。同時,陳友諒還約張士誠聯(lián)合進攻應(yīng)天府,一時之間,應(yīng)天大為震動。朱元璋就給胡大海傳令,讓他攻克信州(今江西上饒)以牽制陳友諒的后方,又命康茂才給陳友諒寫了書信,騙取他的信任,說自己在此接應(yīng)他,讓他快來攻克應(yīng)天府,陳友諒收到康茂才的信之后,果然率兵前來。于是常遇春就在石灰山設(shè)下埋伏,徐達在南門外布下陣勢,朱元璋親自督軍于盧龍山。后來,陳友諒到達龍灣,眾人想要開戰(zhàn)。朱元璋說道:“天快要下雨了,趕快吃飯,趁著下雨的時候再攻擊他。”結(jié)果,過了一會兒,果然下起了大雨,士兵奮力抗戰(zhàn),將陳友諒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陳友諒就乘別的船逃走了。而如朱元璋所料,張士誠果然沒有出兵。
至正二十三年(1363),不甘心失敗的陳友諒再次反擊。他趁著朱元璋營救小明王韓林兒,就率兵進攻洪都(今江西南昌)。朱文正(朱元璋的侄子)率領(lǐng)將士堅守八十五天。后來,朱元璋率兵進發(fā)洪都,陳友諒聽說朱元璋到了,就解除對洪都的包圍,在鄱陽湖迎戰(zhàn)。雙方在水上交戰(zhàn),死傷大致相等。后來,陳友諒出動巨船作戰(zhàn),朱元璋眾將士的船小,因此進攻屢屢受挫。恰到黃昏的時候,刮起了大風(fēng),朱元璋就讓不怕死的勇士駕著七艘船,采取火攻,燒了陳友諒的船只,一時之間,煙霧彌漫,火光映紅了湖水。陳友諒的軍隊大敗。之后,再次交戰(zhàn),陳友諒又大敗。后來,陳友諒的很多將士都投靠了朱元璋,陳友諒后來中流矢而死。而張士誠則靜觀朱元璋和陳友諒打得你死我活,他自己倒樂得輕松,還自立為吳王。豈不知,陳友諒既死,朱元璋的下一個目標將是他。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在李善長等人的勸說下,也即了吳王之位。至正二十五年(1365),朱元璋下令討伐張士誠,一舉攻下興化、泰州、高郵、淮安、徐州等地。朱元璋多次招降張士誠,張士誠均拒絕投降,于是朱元璋率軍包圍平江(今江蘇蘇州),最后張士誠被徐達俘獲,自縊而死。
建立明朝
削陳平張之后,朱元璋又率兵南征北戰(zhàn),取得了連續(xù)的勝利,于是在洪武元年(1368)春季正月乙亥,在南郊祭祀天地,登上帝位,國號為明,年號洪武;立馬氏為皇后,世子朱標為皇太子,任命李善長、徐達為左、右丞相,其他有功之臣也都得到了封賞。后來,全國州府縣官前來朝見朱元璋,他告諭他們說:“國家剛剛安定,百姓的財力物力都十分匱乏,因此,當前的首要任務(wù)在于休養(yǎng)生息,只有清正廉潔的人才能夠約束自己而為別人謀福利。大家為此而勉力吧。”
洪武元年(1368)二月,太祖朱元璋下詔制定了郊祭、社祭以及宗廟禮儀,并規(guī)定衣冠的樣式,這與唐代的制度相仿。三月,命儒臣編纂關(guān)于婦女的規(guī)誡,告誡后妃不得干預(yù)朝政。八月,定應(yīng)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并制定六部官職。洪武二年(1369),在雞籠山設(shè)立功臣廟,并下詔修《元史》。四月,編《祖訓(xùn)錄》,制定分封眾王的制度。七月,太祖朱元璋下詔制定宦官的官職,告諭群臣說:“宮內(nèi)之臣只是用來使喚的,不需要太多。自古以來他們這類人專權(quán)的事,當引以為戒。要想駕馭他們,就應(yīng)當使他們懼怕法紀,不要讓他們有功勞,有了功勞自然就會放縱起來。”洪武二年(1369)十月,太祖朱元璋下詔書命令全國郡縣設(shè)立學(xué)校。洪武三年(1370)四月,封皇子朱樉為親王,朱棡為晉王,朱棣為燕王,朱橚為吳王,朱楨為楚王,朱榑為齊王,朱梓為潭王,朱杞為趙王,朱檀為魯王,侄孫守謙為靖江王。洪武三年(1370)五月,設(shè)立科舉以選拔士人;洪武四年(1371),命令開科取士連續(xù)舉行三年,以后每三年舉行一次。洪武八年(1375),設(shè)立紙幣之法。洪武十四年(1383)九月乙巳,這一天是太祖朱元璋的生日,他開始接受群臣的朝見慶賀,并在謹身殿賜宴,以后以此作為通例。
朱元璋在打天下時十分重視人才,但一旦成為帝王,憂慮就多了起來。他擔心自己的政權(quán)不穩(wěn),于是就開始大規(guī)模地清除權(quán)臣。他先后除掉了胡惟庸(當時的丞相)、李善長(開國功臣)、藍玉(開國大將)等人,一時之間,被殺掉的大臣有幾萬人。除掉胡惟庸之后,洪武二十八年(1395),太祖朱元璋下令廢除丞相一職,他說:“我廢除丞相一職,設(shè)置府、部、都察院分別治理各種政務(wù),處理的權(quán)力都歸朝廷。以后繼位之君也不得再設(shè)立丞相。臣下若有請求設(shè)立的,則以重法處之。皇家親屬只有謀反罪不赦免,其他的罪,由宗室親屬聚會討論而由皇上最后裁定。掌管司法刑獄的官署只許舉報陳奏,不得擅自逮捕。將這些記載到法典中,永遠作為遵循的模式。”九月,太祖朱元璋向朝廷內(nèi)外頒布《皇明祖訓(xùn)條章》,說:“后代有談?wù)撟兏孀诜ㄖ频模醇槌贾巫铩!?/p>
洪武三十一年(1398)閏五月,七十一歲的朱元璋駕崩。他下詔書將皇位傳于皇太孫朱允炆。辛卯,將太祖朱元璋葬于孝陵,謚號為高皇帝,廟號太祖。
上一篇:宋太祖本紀
下一篇:太祖道武帝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