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祖順治皇帝貴妃董鄂氏:蒙獲帝王獨寵,早喪無福消受
董鄂氏為滿洲正白旗人,生于1639年,父親是內(nèi)大臣鄂碩,母親是漢人,弟弟是撫遠大將軍費揚古。1656年,時年18歲的董鄂氏入宮為賢妃,得到了順治皇帝的關(guān)注,寵冠后宮,同年便被晉升為皇貴妃,并且舉行了盛大的冊妃典禮,順治還為她大赦天下。在清朝歷史中,因為封妃而大赦天下的,只有董鄂氏這一例。
1657年,董鄂氏生下了皇四子,但孩子僅活了三個月,尚未來得及命名便夭折了。自孩子夭折之后,董鄂氏便悲傷過度一病不起,于1660年在承乾宮病逝,享年22歲。對董鄂妃格外看重的順治帝悲傷欲絕,為董鄂氏舉行了隆重的、越過儀制的喪禮表示悼念。在董鄂妃死后第三天,順治皇帝以圣母皇太后諭旨頒布詔書,追封董鄂氏為皇后,并追謚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
不止于此,順治帝還命親王、高官、公主、命婦一起為董鄂氏哭喪,如不奉命者將會受到懲罰。后又想要效仿殉葬制度,令三十名太監(jiān)、宮女陪葬,這一提議被皇太后勸阻了。董鄂妃的梓宮由滿洲八旗二、三品大臣從皇宮中抬出,在清代甚至連皇帝、皇后的喪事都從未有如此大的排場。
當董鄂妃的梓宮移放到景山后,順治皇帝又為她舉辦了規(guī)模宏大的水陸道場,命108名僧人晝夜誦經(jīng)21天,之后才將董鄂妃的尸體連同梓宮一同火化。在清朝制度中,皇帝批閱奏章時會采用朱批,遇到國喪的時候才會改用27天的藍批,之后再繼續(xù)用朱批。但是順治皇帝竟然在董鄂妃死后改用藍批批閱奏章長達四個月。
為了表示懷念,順治皇帝命大學(xué)士撰寫董鄂氏傳、董鄂氏語錄,還親筆撰寫了《孝獻皇后行狀》四千字。順治皇帝本就先天體弱,先是經(jīng)歷了喪子之痛,繼而又失去了心愛的女人,身心都遭遇了極大的損傷。在董鄂妃去世半年之后,順治皇帝便患上了天花。
時值元旦佳節(jié)之際,順治皇帝欽定由皇三子即位為帝,口述遺詔之后不久便去世了,時年24歲。順治皇帝去世之后,尸體被火化。1663年,順治皇帝與董鄂氏、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生母)一同合葬在了清東陵中的孝陵。
上一篇:清世祖順治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年少為后受牽連,二次為后無跡尋
下一篇:清仁宗嘉慶皇后喜塔臘氏:一生平淡無波,盛年因病亡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