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晚生平簡介,李承晚歷史評價,李承晚怎么死的?
李承晚(LiSungMan〔SyngmanRhee〕,1875—1965),南朝鮮前總統,反動政客。
李承晚,乳名承龍,號雩南,1875年4月26日出生在朝鮮黃家道平山郡陵內洞沒落貴族家庭,據稱是李朝世宗大王之兄讓寧大君的16代孫。這一世家原籍漢城,李承晚的曾祖父李晃遷居黃海道海州,到父親那一代因家產蕩盡再度移居平山郡陵內洞,李承晚3歲時搬回漢城。其父李敬善是游手好閑的文人,研究家譜。五口之家的生活全靠其母金氏維持,十分貧寒。父親常給他講起祖先的事跡,向他灌輸長大后出人頭地的思想。
李承晚生長的年代,是東西方列強蜂涌而至加深對朝鮮侵略的時期。腐敗的朝廷中親日派和親俄派明爭暗斗,人民生活困苦,救亡運動逐漸高漲。在這種風雨飄搖的時代,李承晚的父母仍希望他走封建的仕官之途。他從13歲起參加科舉考試,直到20歲科舉廢止未能及第。
1894年,李承晚抱著懷才不遇的情緒,進入漢城衛理公會辦的“培材學堂”學習英文。翌年當上了本校英文教員,開始接觸西方資產階級文化,結識不少美國人,這對他日后成為美帝國主義在朝鮮的代理人有著很大影響。
1896年,曾參與所謂“朝鮮早期開化運動”的徐載弼亡命美國回國后,就任樞密院顧問,兼任培材學堂西洋史教師,創辦《獨立新聞》,組織“獨立協會”。在徐載弼的影響下,培材學堂的師生組織研究議會政治的“協成會”,辦起“協成會報”。李承晚參加了“協成會”,為《協成會報》撰稿。《協成會報》因抨擊朝廷的政策而被關閉后,他們又創辦《每日新聞》,李承晚仍參與撰稿。“協成會”并入“獨立協會”之后,他就成了“獨立協會”骨干。他為《獨立新聞》撰文,宣傳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在這期間,他曾一度擔任政府諮詢機構中樞院議員。1898年底,他和別的獨立協會成員一起被捕,判徒刑七年,后越獄未成,判為無期徒刑。在他坐牢時,美國傳教士利用特殊身份常去看他,給他送圣經和書籍。李承晚感激備至,獄中成了虔誠的基督徒,以后政治上逐漸成為親美派。李承晚在監獄里寫成《獨立精神》一書,1906年在美國出版,后來多次再版發行,這本書曾被李承晚的追隨者吹捧為“民族的圣經”。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后,日本加緊推行吞并朝鮮的計劃。9月,李承晚特赦獲釋。11月,他經皇帝的侍從武官閔泳煥介紹,帶著高宗的密信去美國,乞求美國幫助擺脫日本的威脅。1905年,日俄樸茨茅斯和會在美舉行。李承晚作為夏威夷僑民代表向羅斯福總統請愿。這些要求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理睬。事后,李承晚便留在美國,開始了長期的僑居生活。
1905—1910年,李承晚上了華盛頓大學、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在普林斯頓大學,以論文《在美影響下的永久中立論》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他并非學術上有什么成就,主要是因為迎合了美國對朝鮮政策的需要。博士的桂冠抬高了他的身價。他廣泛結識美國各方面人士,同當時的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即后來的美國總統威爾遜,有較多的交往。
1910年,朝鮮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李承晚回國從事基督教學生運動,鼓動青年反日。日本對教會的迫害,直接威脅李承晚的安全。他不得不再度前往美國。
1913年,李承晚應僑民領袖樸容萬①之邀,去夏威夷為朝鮮僑民辦學。不久,兩人發生意見分歧。樸容萬主張武裝斗爭救國。李承晚則主張通過外交活動取得西方列強的同情和援助實現獨立。他把希望寄托在列強的恩賜上,認為“不能赤手空拳地同兇惡的日本斗,因列強的秘密條約而滅亡的國家,只有通過外交才能恢復獨立”。尖銳的分歧使在美的僑民組織“韓國國民會”分裂為兩派。李承晚另立“同志會”,建立了學校,創辦《韓國太平洋》周刊,鼓吹他自己的反日政治主張。
1918年12月,旅美朝僑代表會議準備委派李承晚等人參加巴黎和會,向列強呼吁朝鮮獨立。美國拒發簽證,未能去成。1919年2月16日,李承晚等人私自向美國總統威爾遜遞交“委任統治請愿書”,乞求列強把朝鮮放在國際聯盟的“保護”下,實行委任統治,遭到僑民們的強烈反對。
1919年,在蘇聯十月革命的影響下,朝鮮爆發了聲勢浩大的“3·1”反日運動。“3·1”運動失敗后,朝鮮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在我國上海組織“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李承晚被推舉為臨時政府的首任總統,他在華盛頓設立了“執政官總裁辦公室”。
1920年12月,李承晚到上海主持所謂國務會議。然而,他既不提出民族獨立運動的斗爭策略,也不提出臨時政府的施政方針。當時國務總理李東輝等人主張組織義兵,潛入國內舉行暴動,爭取蘇聯的支持以加強獨立運動,同在華反日的各政黨結成聯合陣線,在中國和朝鮮國內開展對日游擊戰。李承晚表示反對,說共產主義是與民主主義相對立的思想,與朝鮮要建立的國家的宗旨相抵觸。他堅持靠美國等國的恩賜“獲得獨立”,拒不承認他提出的“委任統治”的錯誤。他既拒絕長時間離開華盛頓,又不愿把行政裁決權交給國務總理,加劇了臨時政府內部矛盾。
1921年5月20日,李承晚借口向列強呼吁朝鮮獨立到華盛頓。他在美國熱衷于扶植自己的勢力,利用歐美外交委員部的名義抬高自己,并企圖切斷處境困難的上海臨時政府的財源。因此,1925年3月臨時政府議政院終于彈劾李承晚,4月以行政院第一號命令廢除了“歐美委員部”。
1935年李承晚到夏威夷,為恢復他的“同志會”和教會籌資。追隨他的人已越來越少,后來竟無力開辦學校。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他以反日活動為由,在華盛頓設立“韓國委員會”。
1940年,李承晚寫了《日本內幕記》,指出日本有在太平洋對美發起攻擊的可能。1941年12月7日,日本襲擊珍珠港。李承晚確認這是取得美國和臨時政府信任的極好機會。他力促美國承認臨時政府,請求美國給臨時政府提供經濟、軍事援助。直到日本投降,他的乞求外交一無所獲。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南朝鮮境內黨派林立,政局混亂。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有三種勢力,即以呂運亨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左翼,當時與朝鮮共產黨一起組織了“建國籌備委員會”;以金九、金奎植為代表的臨時政府及其“韓國獨立黨”;以宋鎮禹、金性洙為首的資產階級右派政黨“韓國民主黨”。
10月16日,在美國的支持下,李承晚趕在金九、金奎植等臨時政府要人之前回到漢城。美國為他提供了軍用飛機。駐韓美軍象“凱旋的英雄”一樣歡迎他,使他成了顯赫一時的人物。起初,在國內缺乏自己勢力的李承晚以超政黨的領袖自居,以謀取政治資本。不久,當他摸清了力量對比,權衡利弊之后,便轉向右派。
10月23日,李承晚組織了以極右派為核心的“獨立促成中央協議會”,自任總裁。12月底,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關于對朝鮮實行托管的決議一發表,“反托管”運動立即遍及南朝鮮各地。李承晚發表談話,要清除共產主義者,稱美國是“解放的恩人”,不要對之產生誤解,并且利用“反托管”運動迅速擴大“獨立促成中央協議會”。1946年2月,美軍政廳“民主議院”成立。李承晚任議長。他在美軍政廳支持下,同韓國民主黨相勾結,鎮壓左派勢力,迫使共產黨轉入地下,又回過頭來削弱金九、金奎植為首的民族革命勢力。1948年5月10日,在已無人能與之抗衡的情況下,進行了南朝鮮單獨選舉。李承晚當上了制憲國會議長,7月出任第一屆總統,徹底破壞了南北統一。
李承晚在1948至1960年當政的12年期間,對內實行反共反人民的法西斯獨裁統治,對外推行賣國的外交路線。他在給美國友人的信中曾露骨地說:“我是為美國及韓國的利益而奮斗”。他在上臺之前,就把云山金礦和一些重要的紡織廠的專利權許給美國人。在上臺之后,他更變本加厲,與美國簽訂“軍事協定”、“財產與財政協定”、“經濟援助協定”、“互相防衛條約”等名目繁多的協定。李承晚把美國在其軍政廳時期所攫取的“權益”全部予以合法化,明文規定“美國政府應該獲得它所關心的在韓財產及附屬物”。那些軍事條約不僅為美國提供了在南朝鮮修筑軍事基地和駐軍的權利,還拱手交出軍隊的指揮權和訓練權。所謂經援協定,更是為美國壟斷資本掌握南朝鮮經濟命脈,掠奪南朝鮮人民大開方便之門。
李承晚對美國是如此諂媚,而對共產黨和人民則極其慘無人道。
1948年,他殘酷鎮壓了反對南方單獨選舉的濟州島人民“4·3起義”和“10·19”麗水、順天軍隊起義。同年12月1日頒布“國家保安法”,把鎮壓共產黨的方針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1949年5月制造了“南朝鮮勞動黨議會黨團事件”,把國會副議長金若水為首的少壯派一網打盡。他肆無忌憚地逮捕、關押和殺害共產黨員及其影響下的人民,調動軍隊圍剿游擊隊。
1950年6月25日,李承晚在美帝國主義的指使下發動侵略朝鮮北部的戰爭,妄想吞掉年輕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美偽軍節節敗退的情況下,他仍反對以三八線為界,夢想“北伐統一”。
在李承晚的法西斯統治下,連他的政敵也常常被扣上“容共”的罪名。金九被其指使的現役軍人殺害,同他競選總統的幾人中,申翼熙在“游說途中暴死”,曹奉巖被借口進步黨事件而處死,趙炳玉在美國治病中突然死去,副總統張勉則遭槍擊。
李承晚是靠韓國民主黨上臺的。他一上臺,就由自己的親信組成新內閣,一腳踢開了民主黨。他為了對付占國會多數的韓國民主黨,1948年11月曾組織“大韓國民黨”,1951年底重新組織了“自由黨”。他覺得連任沒有把握,1952年提出由國會選舉總統制改為國民直接選舉制的“修改憲法草案”。當此案未能通過,即發布戒嚴令,出動警察和特務,逮捕扣留國會議員,扣上“參與國際共產黨陰謀”的罪名,迫使國會通過他的憲法修改草案。1952年8月,李承晚當上第二任總統。1954年2月,廢除連任總統的限制,在1956年任第三屆總統。為維持其法西斯統治,1960年3月15日,李承晚依靠軍警的刺刀,舉行總統“選舉”,妄圖第四次連任總統,遭到南朝鮮人民和在野黨人士的堅決反對。當天,馬山市數千群眾舉行示威游行,接著反對李承晚獨裁統治的大示威席卷南朝鮮各地,憤怒的群眾用繩索拖著李承晚的頭像,游行示威。多年的積怨頃刻爆發,李承晚遂下令鎮壓。4月19日,被激怒了的漢城市民包圍了國會和電臺,燒毀李承晚的自由黨總部,同反動軍警展開了殊死的搏斗。在南朝鮮人民斗爭力量的沉重打擊下,李承晚終于于4月27日被迫下臺。5月29日離開漢城去夏威夷。1965年7月19日病死在夏威夷。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809.html
上一篇:李卜克內西生平簡介,李卜克內西歷史評價,李卜克內西怎么死的?_
下一篇:李舜臣生平簡介,李舜臣歷史評價,李舜臣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