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禎
著名政治謀略家。即雍正帝。1722—1735年在位。雍正是康熙帝的第四個兒子,青少年時期受過良好而又嚴格的教育,熟讀經書和史書,寫得一手好字,又愛同僧侶討論佛學,除了漢文,還通曉滿文,對自然科學知識他也略知一、二,武藝科目也學習過。1722年,康熙病故,四十五歲的胤禎在隆科多等支持下稱帝,設年號為雍正。登基后,設計擊敗政敵,鞏固統治。實施了一系列興利除弊、富國裕民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反對因循守舊;為利民生而整飭吏治;反對朋黨。在改革賦役制度方面清查虧空;實行耗羨歸公制度,養廉銀制度,攤丁入畝制度;推行士民一體當差政策。在變革行政制度方面,確立秘密立儲制度,完善與推行奏折制度,建立軍機處,對行政機構和管理制度都作了一些重大改革。對邊疆少數民族政策上,在西南實行改土歸流,對青海叛亂進行軍事鎮壓,同時加強對西藏的管理。在文化上,尊孔崇佛,宣揚天人感應之說,大搞祥瑞。此外,還大肆宣揚拾金不昧,推廣普通話,改變賤民的地位,對于穩定政局,發展經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雍正于1735年亡故,死因眾說不一,終年58歲。在位只有13年,但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制度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解決了一些社會積弊,有利于社會生產發展,增強了國力,使清代沿著康熙時期發展的軌道向前推進。
上一篇:背水一戰
下一篇:自信慮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