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大漠風·蘭州之旅·武威·蒼茫涼州馬踏飛燕
武威為漢代河西四郡之一,又名涼州,是絲綢之路由東向西進入河西走廊的第一重鎮。西漢張騫通西域后設郡,漢代開發河西,即從武威開始。唐代,武威及其以西地區經過進一步開發,商業興隆,經濟發達。故自古有“金張掖、銀武威”之稱。
武威又被稱作“銅奔馬的故鄉”,舉世聞名的漢代銅奔馬,又稱“馬踏飛燕”,就是于1969年秋在武威城北郊雷臺漢墓出土的。雷臺漢墓即“張將軍墓”,墓主人為東漢晚期駐武威的將軍。“馬踏飛燕”的那匹奔馬,昂首揚尾,頭微左顧,三足騰空,左后足踏一飛鳥,作飛奔前進狀,充分體現了漢代開拓進取闊大豪邁的時代精神。整個造型既富于浪漫主義色彩,又符合力學平衡原理,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故它一出土即有世界藝術明珠之譽,被我國旅游部門確定為旅游標志。
武威還因它的戰略地位和地域特色而歷來與邊塞戰事、邊塞詩歌結緣。王翰的《涼州詞》慷慨蒼涼,岑參的《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同樣豪邁悲壯:《蒼茫涼州·馬踏飛燕》古詩句出處: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武威市有一座始建于唐代、風格特異的八角形佛塔——羅什寺塔。相傳塔內葬有鳩摩羅什舍利。
“鳩摩羅什”為神童之意,其父為天竺(今印度)人,母為龜茲(今新疆庫車)人。鳩摩羅什七歲出家,受他母親的影響,十二歲便開始游歷西域諸佛教國家,博覽群經,名揚西域及中原廣大地區。前秦國王苻堅崇尚佛教,派大將呂光于建元二十三年(383)率軍西征,迎請鳩摩羅什一起東歸。386年,呂光西征歸來,到達涼州,得知苻堅為后秦姚萇所殺,便在涼州(當時叫“姑藏”)駐扎下來,建立后涼國,自稱“酒泉公”。鳩摩羅什因此在武威滯留了十五年。鳩摩羅什在武威一面講學授徒,攻讀漢學,同時著手翻譯佛經。由于他功力深厚,見解獨到,名聲大振。弘始三年(401),后秦王姚興消滅后涼,派人迎請鳩摩羅什到長安,尊他為國師,請其主持翻譯佛經。
羅什塔原在羅什寺內,1927年地震時,寺院被毀,塔也倒塌一半。現在所見為1934年重修。塔的造型挺拔俊秀,為武威勝跡。1934年重修時,在塔下發現一塊石碑,上刻“羅什地址,四面臨街,敬德書”,據此才命名此塔為羅什塔。此碑所刻地址當是羅什寺的地址。鳩摩羅什舍利塔在西安草堂內,不見有在他處另建舍利塔的記載,此塔為舍利塔之說系無依據的傳聞。
另外,城西南還有唐代第一位嫁給吐谷渾國王的弘化公主之墓。弘化公主于貞觀十五年出嫁吐蕃,為維護和促進唐與吐番的友好關系,保持絲路暢通作出了貢獻。人們也像懷念文成公主、王昭君一樣懷念著她。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廣州之旅·鼎湖山·蒼梧側聽鳳嶺鐘
下一篇:悠悠吳越曲·揚州之旅·個園·苦瓜疊石板橋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