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龍亭
著名歷史遺跡,宋朝皇宮御苑一部分。在河南開封市內西北隅。明代初年在此建周王府,現存高臺即府中土山蓄存煤炭,故名煤山。明末,河決城淹,王府淪沒,而煤山巍然獨存。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在煤山舊址建萬壽亭,遇皇帝生日,文武百官來此朝拜,康熙三十四年纂修《開封府志》時,稱煤山為龍亭山,龍亭之名始立。雍正十二年(1734)擴建為萬壽宮,而改道觀。現存大殿即萬壽宮主體建筑,重檐歇山式正殿,面闊九間,進深四間,殿頂覆金琉璃瓦,金碧輝煌,巍峨壯觀。正殿內放置的雕龍大石礅,長五尺,寬、高各三尺,四面浮雕13條滾龍,傳為宋太祖趙匡胤的御座。殿四周有精美的雕欄圍繞。殿正面的石階分三層70余級,石級中間嵌有雕龍青石,甚為精致。大殿建在13米高的臺基上,朱柱重檐,四廊環繞,金色的琉璃瓦背襯藍天,顯得格外光華燦爛。龍亭前有潘、楊二湖,向有“潘湖水渾楊湖清”的傳說,體現人民對忠奸的愛憎。龍亭南里許是宋代皇宮午門舊址,有高3米的石獅一對,形象生動,威嚴古樸,原為明代周王府的鎮門獅,傳為宋代遺物。1929年龍亭前建有孫中山銅像,現辟為龍亭公園。近年又重建大門、掖門和圍墻,遍植花木,于廂殿內置宋代“太祖登基”、“楊業歸宋”、“安石變法”等九組蠟像,古老的龍亭大殿修葺一新,重新煥發出青春的活力。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地理文化·黃鶴樓
下一篇: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