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江南制造總局
中國清朝末年由政府經營的第一個大型軍工企業。亦稱上海機器局、上海制造局,由洋務派首領李鴻章倡議并開辦。鴉片戰爭失敗后,李鴻章把失敗原因歸結為洋人“船堅炮利”,于是便把自強寄托仿造外國船炮、創辦軍事工業上。特別是他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和捻軍起義后,更堅信此說。于是,他奏請朝廷批準,于1862年建立“上海洋炮局”,次年又設立蘇州洋炮局,制造槍炮彈藥。1865年,李鴻章買下上海虹口美商旗記鐵工廠后,奏準朝廷從美國購買機器,并將兩個洋炮局并入,正式成立了江南制造總局。其經費一方面靠清廷撥款,另一方面靠洋稅供應,再一部分由淮軍軍需項下籌撥,僅初創費即用去白銀54.3萬兩。常年經費則靠洋稅和淮軍軍需供應。1867年,為謀擴充,總局由虹口遷到上海城南高昌廟,分設機械廠、汽爐廠、鑄銅鐵廠、熟鐵廠、輪船廠、船塢、木工廠、煤棧等,到1893年又先后增設黑火藥廠、槍子廠、炮廠、炮彈廠、栗色火藥廠、無煙火藥廠、水雷廠和煉鋼廠,制造各種槍炮彈藥、鋼鐵、機器和修造輪船等。在創建和生產過程中,采用國外先進技術,成為當時規模最大的綜合性近代軍工企業。甲午戰爭后,該局生產減退,1905年造船廠獨立,辛亥革命后改稱江南造船所,制造軍火部分到1917年改稱上海兵工廠。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發展·氏族制文化時期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湯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