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刀耕火種
我國南方一些少數民族使用的一種原始落后的耕作方式。也稱“刀耕火耨”、“火耨刀耕”。指砍倒樹木焚燒,并以其灰燼作肥料播種農作物的一種耕作方法。刀耕火種出現在原始社會時期,采用火種,刀由石制發展到銅、鐵。這種耕作方式古老而原始,是早期農業耕作者開辟耕地,獲得生活資料的主要手段之一。用此種耕作方法長期耕種土地,使土質貧瘠,消耗地力,因此三四年后就得丟荒休耕,另燒一塊山地耕種,不但作物產量低,還造成大片森林和自然環境的破壞,生態也失去了平衡。隨著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刀耕火種已逐漸被鋤耕農業和犁耕農業取代。我國西南部的許多少數民族都采用過刀耕火種的耕作方法,如佤、基諾、德昂、景頗、苗、瑤等民族。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養正于蒙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