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經濟文化·商賈
商人的統稱。中國古代,多將無固定的營業處所,往來于各地販賣貨物的商人叫商,也稱行商;將有固定店鋪,坐店經營買賣的稱賈,也叫坐賈。后來,坐賈也稱坐商,商人即成為商賈的泛稱。漢代以前,商人多為行商。唐以后,商品生產和城市經濟發展較快,坐商的行業越來越多,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抑商”、“重商”是中國古代爭論較大的問題之一,但總的來說是“抑商”。封建統治者將商業視為“末業”而加以限制,將商人作為“五蠢”(《韓非子·五蠹》)之一而歧視。直到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重商主義”逐漸興起,商人漸受重視,但其社會地位仍然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外交文化·商欠糾紛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