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書院
古代藏書講學之所。書院是唐代教育發展的一項重大成果。開元六年設麗正修書院,十三年改稱集賢殿書院,置學士以校刊經籍,征集遺書,書院之名始立。貞元年間,李渤曾隱居讀書于廬山白鹿洞,至南唐時在遺址建學館、教授生徒,號為廬山國學,宋改稱白鹿洞書院。書院是一種高水平的教育形式,一般設立于名勝之地,私辦和官辦皆有,尤以宋代為盛,當時有白鹿、石鼓、睢陽、岳麓四大書院最為著名。書院教育對中國古代學術的發展起過相當積極的作用。元清時代書院雖也極其盛行,但多已成為準備科舉的場所,對推動學風,帶動文化發展已無多大意義。清代廢除科舉之后,各地書院均改為學校。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中國文學·書信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物·乾隆石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