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廟·女媧廟·甘肅秦安女媧廟
秦安城東的隴鎮,相傳為“媧皇故里”。漢代以前,在隴城鎮以北2.5公里處的龍泉山上就有女媧廟,隴城至今還保存有“媧皇村”、“龍泉村”、“鳳尾村”等村名,及用女媧“風”姓命名的“風溝”、“風臺”、“風塋”、“風谷”等地名。民間相傳女媧生于風溝,長于風臺,葬于風塋。秦安縣北的王鐘峽,還有伏羲女媧圖騰形女媧廟112象遺跡的“白蛇碥”,即寬約2米,長約丈余的平整的青色塊石。一條由白石天然形成,酷似爬行的白蛇,與一條褐色的石蛇交纏著,兩蛇成蜿蜒騰高之勢,鑲嵌在大青石上。這與漢像磚中出土的伏羲、女媧人首蛇身相交的情景絕妙巧合。我國自古就有女媧摶土造人的傳說。東漢應劭的《風俗通》中記載:“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纟恒于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凡庸者,纟恒人也”。女媧歷來被視為古代偉大的女神,是煉石補天、創造中華民族的母親。
清代乾隆初年,龍泉山崩,女媧廟移建在隴城東門內。以后,由于清水河不斷侵蝕城址,女媧廟又移建東山坪。同治初年,女媧廟被毀后,重建于隴城南門內。“文化大革命”中,女媧廟被毀無存。1989年隴城民眾集籌資金在隴城南門內原址重建。新建的女媧廟,古色古香,氣勢雄偉,是隴城最為壯觀的磚木結構仿古建筑。女媧大殿雕梁畫棟,飛檐獸脊。上頂四棱與主梁銜接,主梁正中一大“壽”字閃著銀光,兩邊和其他四棱飛檐翹起,被栩栩如生的大象、獅子、麒麟等雕塑點綴,顯得更加壯觀奪目。大殿正面六根明柱被楹梁連接,正中楹梁上雕刻著活靈活現的二龍戲珠圖案。大殿內正中部有女媧氏的塑像,生動形象,女媧氏“煉石補天”、“摶土造人”的情景被雕塑得栩栩如生。大殿前檐上還有名人、書法家題寫的“媧皇宮”、“煉石補天”、“開天辟地”等匾額。在廟院的東部,又重新建起一座娘娘廟,與女媧廟東北相連,廟前新立重建廟宇的石碑一通。廟門口處還立有“媧皇故里”的石碑。在風溝懸崖上至今還有一處深不見底的女媧洞。城北門外有一口大井,也稱龍泉,據傳是女媧摶土造人用水之泉。
上一篇:名人廟·孔廟·甘肅武威文廟
下一篇:名人廟·孔廟·甘肅靜寧文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