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陶醉了戴維
1799年,21歲的英國化學家戴維(1778—1829)發現了“笑氣”——氧化亞氮,人們吸進這種氣體,便會情不自禁地狂笑起來,同時,“笑氣”還具有麻醉性,這一發現轟動了歐洲,戴維名聲大振,由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躍居為上流社會的科學名星。
戴維為了向世人展示他的成果,到處進行演講,每到一處不論是知名人士還是平民百姓,男女老少都急切地擁擠于講演室中,戴維用他良好的口才,豐富的化學知識,他的旁引博證和精巧實驗,吸引了聽眾,從而也贏得了人們的欽佩和贊賞。
1801年,戴維被聘為英國皇家化學學院的主講,開始了電化學研究,他用電流分解了以前不能分解的堿,因而獲得了鉀、鈉等堿金屬。1808年,又先后獲得了鋇、鎂、鈣、鍶等堿土金屬,并用強還原性的鉀制備了硼。戴維的名聲越來越大,獲得的榮譽越來越多,他本應在科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但卻停泊于榮譽的港灣,他被榮譽陶醉了。
1812年,戴維在倫敦作了一次講演后,收到了印刷工人法拉第的自薦信,戴維認為他可以造就,推薦他到皇家學院擔任了實驗室的助手兼做勤雜工作,戴維一方面對法拉第悉心栽培,另一方面又對他加以壓制。1813年到1815年,戴維出國作科學考察時帶法拉第隨行,其新婚妻子卻把法拉第當作仆人看待,不肯同桌進餐,而戴維對這種侮辱行為不加制止;法拉第曾參予戴維發明礦工安全燈的試驗工作,并將安全燈存在的缺陷如實向議會作了報告,戴維對此耿耿于懷。法拉第在學術了取得不少成就后,身為會長的戴維卻投票反對法拉第進入皇家學會,他怕法拉第超過自己。
戴維在30歲以后,整日忙于宴會、跳舞、演說,忙于一些沽名釣譽的瑣事。他不愿提起當木器雕刻匠的父親,不愿提起自己曾是一個外科醫生的配藥學徒。他到處用“爵士”、“男爵”的頭銜招搖過市,把科學研究放在了可有可無的地位,因而在30歲以后,幾乎在科學上沒有新的建樹。
榮譽有時會成為催人奮進的力量,有時也會成為前進中的絆腳石。戴維也曾說過“人當有榮譽之實,不當有榮譽之名”,可他沒有做到,如果戴維不陶醉于榮譽之中,他在科學上會有更多的貢獻。這不僅是戴維的遺憾,每一個取得了一定榮譽的人都應引以為戒。
上一篇:茹太素文章長,皮肉吃苦頭
下一篇:莎士比亞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