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鹿哨
我國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一種狩獵用的誘鹿工具。又稱“鹿哨子”,滿語稱“木蘭”,鄂倫春族稱“烏力安”,赫哲語稱“烏日雅庫”。用樺木皮制成哨筒,形似牛角,一端粗,一端細,長約1米,能吹出模仿雄鹿求偶的聲音。每年8、9月份是鹿的交尾期,公鹿、母鹿互相鳴叫尋找配偶,獵人用鹿哨子吹出公鹿的鳴叫聲,引誘雌鹿尋聲而至,以便圍獵。這種獵鹿法也被稱為“叫鹿圍”。我國古代的契丹、女真等古代民族都用這種方法捕鹿。清代皇帝到木蘭圍場(今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行獵,設有專門掌管“鹿哨”的“哨鹿人”,鹿哨后來被滿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鄂溫克族游獵時使用。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化·魏孝文帝改革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化·黃巢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