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楷書
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又叫真書、正書。“楷”是規矩整齊、可為楷模的意思。楷書是從隸書發展演變來的,興于漢末,盛行于魏晉,一直沿用至今,是通用時間最長的標準字體。楷書同漢隸的基本結構相同,主要區別是筆形不同,楷書的筆畫沒有波磔,字形方正,書寫簡便。世傳魏初的鐘繇(?~230年)為“真書之祖”,雖無手跡流傳,法帖中有《賀捷》、《季直》等真書的章表。楷書在應用中得到了不斷發展。
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楷書
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又叫真書、正書。“楷”是規矩整齊、可為楷模的意思。楷書是從隸書發展演變來的,興于漢末,盛行于魏晉,一直沿用至今,是通用時間最長的標準字體。楷書同漢隸的基本結構相同,主要區別是筆形不同,楷書的筆畫沒有波磔,字形方正,書寫簡便。世傳魏初的鐘繇(?~230年)為“真書之祖”,雖無手跡流傳,法帖中有《賀捷》、《季直》等真書的章表。楷書在應用中得到了不斷發展。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音樂文化·梆子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樓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