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死我活的內部斗爭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
——(唐)李商隱《安定城樓》
鄢陵戰場硝煙未落,晉國的智者就感受到可怕的內戰會再次降臨到晉國。被譽為春秋第一辯論家的士燮對自己的身邊人說:“我們國君驕侈而充滿私心,卻又幸運地戰勝了敵人,這是天在加重他的病癥,今后他會更加肆無忌憚,我們國家的災難就要降臨了。”
雖然晉國獲得了勝利,但是楚國并沒有認輸。對晉國來說,天價的軍費開支需要埋單。
餓紅了眼的晉國國君對中小貴族下手了。按照慣例,所有的貴族都需要向國君交納自己戰利品的一部分,是為“獻”,然而權利和義務是相等的,如果國君接受了“獻”,就必須有相對應的封賞來回賜給臣子,是為“賞”。可是這次戰爭,晉國沒有擴大領土,也就沒有封賞,然而國君依然接受了所有的“獻”,這種違反國君法則的做法導致了整個晉軍的不滿。
晉國晉厲公也知道自己做錯了,所以他需要為自己的行為找借口。他派身邊的宦官找到貢“獻”最多的趙武子——趙氏家主。
當時趙家剛從下宮之難中恢復過來,勢力還非常弱小,算是中等貴族中墊底的存在。使者代替國君問道:“武子,國中下達召集令,為何你只帶來了兩千甲士,兵車數量也不夠,其余的武士與兵車呢?”趙武子回答:“他們已經交稅了。”使者接著問:“那么稅呢?”趙武子長身而起,按著寶劍回答:“君上是在問‘征’,還是在問‘稅’?”嚇得前來問話的使者落荒而逃。
▲欒書
另外,國君厲公還沉浸在自己戰勝楚國,成為一方霸主的快樂中,壓根不在乎這些貴族的不滿。回軍路中,國君組織群臣打獵,郤至射殺一頭野豬,準備獻給國君,不想這頭野豬被寺人(國君身邊的宦官首領)孟張看到,他立刻搶了去,用自己的名義獻給國君。郤至大怒,順手一箭射殺了孟張,鮮血都濺在國君的衣服上。國君擦干了臉上的血,憤怒地對元帥欒書哭泣:“這小子欺負我(季子欺余)!”
然而晉厲公的哭訴找錯了對象。被稱為春秋第一陰謀家的欒書早就不滿郤氏的驕橫跋扈,也更加不滿晉厲公的愚蠢自大,于是他定下了一石二鳥的計策。
欒書前往苦成叔子(郤犨,郤氏的三位領頭人之一),并以高官利誘他:“賢能不得志,源于君主的昏庸統治。您是不是該考慮考慮啊?”——我們的國君實在是混賬,你難道不想干掉他嗎?郤犨不是愣頭青,雖然恨晉厲公,但是仍大義凜然地質問欒書:“郤犨豈敢以‘不得志’的心態去為國效力呢?我行事端正,考慮長遠,雖然不得志,但如果合乎道義,就算是死,又何懼之有?”——國君是個混賬,臣子可以離開,沒聽說過可以干掉他的。
另外,欒書攛掇國君對郤氏下手。他暗中招來楚國俘虜公子茷,以縱其回國為誘餌,條件是公子茷按照他的意思做出有關郤至的假證。公子茷急于回國,滿口答應,對晉厲公說:“鄢陵之戰,實為郤至秘密招來楚王的。郤至見當時晉國盟軍未到,就勸我父親(楚共王)前來決戰。并許諾:‘等晉國戰敗,我奉孫周為晉侯,以臣侍楚國。’戰斗中如非郤至網開一面,我父王是難以逃脫的。”聽了公子茷之言,厲公大驚。
厲公回宮后,招來親信黨羽,商議懲處郤至。他身邊的宦官胥童提議,要下手就要將三郤一網打盡,否則容易引起三郤的反擊。晉厲公擔心這樣打擊面太廣,胥童就說:“三郤,多怨也。”——三郤族大,已經驕傲到沒有朋友了。
于是,晉厲公命胥童、夷羊五、長魚矯帶領八百甲士,前往郤氏聚居地,果然沿途沒有國人指責叛軍,也沒有其他家族的私兵幫忙抵抗。消息傳來,三郤舉目四顧,孤立無援,只能拼死抵抗。結果,胥童等人毫不手軟,屠殺郤氏滿門,三郤皆玉石同焚。
胥童受晉厲公之命將三郤陳尸朝堂,請諸位大臣觀摩。
三郤雖然可惡,但是國君沒有經過審判,就清洗手下大臣的一族,所有臣子兔死狐悲,全部對國君的爪牙怒目而視。于是,瘋狂的胥童、長魚矯等人迅速將欒書、中行偃逮捕。
長魚矯對晉厲公說:“不殺這兩個人,他們一定會給國君帶來威脅!”晉厲公畢竟是國君,知道不可能殺盡大臣,虛偽地說:“我看還是算了吧!一天時間就殺了三個卿,寡人實在不忍心再下手了!”轉而他又勉勵欒書、荀偃說:“這只是誤會!寡人討伐郤氏,今郤氏已伏誅,兩位都是國之棟梁,不要把被劫持當作恥辱,各復其位吧!”形勢所迫,欒書、荀偃二人俯首再拜:“君侯討伐罪臣,卻赦免我們一死,這是君侯的恩典,我們不敢忘記君侯的大恩大德呀!”
很顯然,所有晉國大臣全部牢記著晉厲公的“大恩大德”。
公元前573年春,欒書、荀偃率領一群親信的密謀,發動政變,刺殺厲公。
國君被殺死后,國君的黨羽被大肆清洗。元帥欒書鄭重發布公告:我們的國君崩了!然而消息傳出后,晉國所有的貴族全部不說話——既害怕欒書的權勢,也沒人愿意為晉厲公出頭。
三個月后,晉厲公的不得人心徹底暴露了。欒書將晉厲公的尸體用一輛車子送葬,草草埋于翼城的東門外,上謚號為“厲”(意為暴君)。
之后,欒書擁立公子孫周(晉厲公的弟弟),是為晉悼公。
相比于晉厲公,晉悼公年齡雖小(14歲),但是更有政治才能。面對著前來迎接的大臣,晉悼公姬周說:“我本來就無意繼承君位,現在來到這里,就是天意。如果你們想要我做一個傀儡,那么還不如沒有君王;我如果成為你們的君主,那么我就不能坐擁空名。如果做不到,那么就讓我離開,或者現在殺了我。”欒書、荀偃嚇得戰戰兢兢,只能帶領群臣跪地拜服。于是晉悼公趁熱打鐵,說我不再追究前事,你們也不要再起反心。
就這樣,晉國很快安定了下來。
上一篇:伍子胥出逃-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
下一篇:保衛華夏-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