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涅的彷徨苦悶情緒
海涅(1797—1856),德國詩人,革命民主主義者。他生于猶太小商人家庭。由于他身處普魯士殘酷的封建統治之下,在他16歲的心靈中萌發出一種強烈的民主思想,這對他后來的思想發展和詩歌創作產生了深刻影響。1827年,他出版了《詩歌集》,從中反映他被不合理社會壓抑的痛苦,這使他嶄露頭角。他的詩歌創作雖然是在浪漫派詩歌影響下開始的,但為期不長他就跟浪漫派的反動傾向劃清了界限。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民主精神日益覺醒,在詩歌創作上,由個人的情感抒發轉向對不合理社會的批判。1830年法國革命使他受到很大的啟示和鼓舞,使他的思想逐漸超過一般民主主義的界限而上升為革命民主主義。從1831年到1856年這25年中間,除去兩次短期回國外,他都是過著在法國巴黎的流亡生活。在這25年中間,他經歷過許多事情,創作過許多詩作,但其中有兩件事情和兩個作品是必須提及的;兩件事情,一件是1843年海涅結識了馬克思;一件是1844年西里西亞的織工起義。兩個作品,一個是以其中的《西里西亞的紡識工人》為代表的政治詩集《時代的詩》;一個是長詩《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他的《時代的詩》中的大部分的詩都是在馬克思的思想影響和直接幫助下以及工人運動的鼓舞下寫成的,其中有些詩被恩格斯稱作“宣傳社會主義的”詩。在這些詩中,不僅洋溢著反封建的戰斗激情,而且反映了無產階級作為新興階級的覺醒。在這些詩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西里西亞的紡織工人》(1844)。在這首詩里,出現在海涅筆下的無產者不再是被饑餓和痛苦壓倒了的人物,而是“咬牙切齒的”自覺埋葬舊制度的掘墓人的形象。恩格斯讀過這首詩以后非常興奮地說:“德國當代最杰出的詩人亨利希·海涅也參加了我們的隊伍。”他在《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里,不僅抨擊了封建貴族勢力,還批判了資產階級激進派,鞭撻了資產階級市儈的庸俗性。特別令人感到可貴的是,在這首長詩中,他并沒有把腳步停留在對當時德意志不合理社會的否定上,而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為讀者描繪出一幅革命理想藍圖,即在舊德意志被摧毀的廢墟上建立起人人不再挨餓的平等幸福的“天國”。他說,它“是一個嶄新的品種,它將顯示出一種比那些最著名的政治鼓動詩更為高級的政治。”無論是從海涅的行動上還是從他的詩作中,都可以看得出來,他的革命民主主義思想已經非常接近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思想了;但是,他一生并沒有完成由革命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思想轉變。從客觀上來講,由于1848年革命的失敗,特別是由于資產階級的背叛,從主觀上來講,由于他身體健康上的種種原因,特別是由于他的全身癱瘓,使他產生了一種彷徨苦悶情緒,局限了他的思想發展,也影響了他晚年的詩歌創作。
象海涅這樣一個革命民主主義思想已經非常接近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思想的詩人,竟然沒能經得住革命低潮時期和嚴重疾病的考驗,這實在是不能不令人為他感到遺憾。事實說明,一個民主主義詩人要變為一個社會主義詩人,須要跨越兩個思想界限;一個是由一般民主主義到革命民主主義的思想界限,一個是由革命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思想界限。要跨越這兩個思想界限。都存在一個主動接受正確思想影響(其中包括革命導師的思想影響)和堅決抵制錯誤思想影響(其中包括來自革命低潮和嚴重疾病的錯誤思想的影響)的問題。
上一篇:海明威為什么不滿
下一篇:混戰割據下的“軍閥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