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愛藝輕人
韋誕是三國魏書法家。擅長多種書體,尤其精于楷書題署。漢、魏時皇宮內苑的樓臺亭閣以及珍貴器物都由他題字。魏明帝曹睿在洛陽興建凌云臺,由于一時大意,將沒有題字的匾額先釘了上去。魏明帝偏愛韋誕書法,只準他一人題匾,為防止失真,又不允許事先寫好后由他人摹寫上去,便用籠子盛著韋誕,用轆轤、長繩把他吊上去,讓他在籠里題匾。匾額距地高二十五丈,籠子上下無著,顫顫悠悠。韋誕膽戰心驚地題完匾后,立即扔掉毛筆。下地后,連頭發和胡須都嚇白了。他把毛筆燒掉,告誡子孫,不許再傳他的楷書筆法,并把這一囑托寫進了家規。
東晉太元年間,(公元376~396)建造太極殿,長史謝安想請王獻之題榜,以傳萬代墨寶,但又不好直接開口說,就借魏時韋誕題凌云臺一事試探他。王獻之知道他的用意,嚴肅地說:“仲將(韋誕字)是魏國大臣,難道會發生這樣的事嗎?如果確有其事,那就可知魏國的氣運不長久了。”謝安不再勉強他,改請別人題寫。
當權者重視書法藝術本應促進書法藝術的發展,但魏明帝忽視了書因人出、藝由人傳這一基本事實,重藝輕人,視書家生命為兒戲,終于斷送了他所酷愛的韋誕楷書。高臺題榜本身雖屬書壇小事,但由于導演者為一國之君,當事者又身為朝廷大臣,所以它折射出國家的禮義綱紀,反映著君臣間的關系。正因為如此王獻之才得出“魏德之不長”的結論。顯然,謝安是接受了這一教訓的。
上一篇:頹廢主義哪能有出路
下一篇:魏晉文人與“吸毒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