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的澄海樓雄姿
“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這是過去詩人描寫山海關形勢險要的一聯警句。的確不錯,山海關依山臨海,形勢險要,是明代萬里長城東部的一個重要關口,歷來為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遠的不說,就拿明末清初的山海關戰役來講,明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艱苦奮戰,不斷壯大,形成了銳不可擋之勢,終于推翻了黑暗的明王朝,攻占了北京。但由于戰略上的失誤,其一就是沒有能及時占領山海關,結果守關大將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造成了農民起義的勝利果實毀于一旦。
距山海關城八里許的老龍頭,從城關往南伸展的一段長城即由此入海。人們不是把長城比作巨龍嗎?那末這條巨龍蜿蜒穿過整個中原大地后,就在這將龍頭一猛子扎入浩潮的渤海之內。傳說他每天在這里撥動著海浪翻騰,老龍頭即由此而得名。它伸入海中的城臺敵樓都十分艱固雄偉。為明朝著名的抗寇大將戚繼光所建。當我們今天來到此地,面對波滔洶涌的大海,不禁要問,為什么老龍頭城基伸入海中,在數百年驚濤駭浪的沖擊下而不被摧毀呢?這是由于在建筑方法上有奇特的高招。史書上記載,老龍頭伸入海中數里,在海底安下了很多鐵鍋,把鐵鍋反扣海中用以打基礎,在上面再砌磚石,這就減小了海浪的沖擊,這一奇特而又科學的建筑方法,充分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我們今日在考察中,發現老龍頭有長15寬10米左右的巨石。塊石上鑿有孔,其中尚有鑄鐵痕跡,這是作為嵌接之用的。這種用鐵鍋連合巨石的奇特方法在建筑史上也頗為罕見。
老龍頭近處有一瀕海城堡叫寧海城。原來在城上有觀海亭,后改建為澄海樓。澄海樓高10米,廣8.5米多,深6米。與長城墩臺一起,高峙海上,極為壯觀。很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贊美的詩篇。如明、清人的詩句:“戍樓盡處接危樓,一檻凌空萬象收”;“城頭望海海潮生,白浪乘風撼塞城”;“乘風破浪泛舟楫,安能歌嘯不持甌”。遺憾的是,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同時,分兵進攻老龍頭,火燒澄海樓,使這建筑毀于一炬。今日我們只可看到遺跡和海邊的巨大基石,以及專家為我們繪制的復原圖了。
上一篇:洋教士對太平天國的文化侵略
下一篇:消極防御乃失敗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