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荊門送別
李 白①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②。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③。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④。
仍憐故鄉水⑤,萬里送行舟。
【注釋】
①李白:見《長干行》。
②渡遠:渡江遠行。來從:來向,來到。楚國:指今湖北湖南一帶地區,古楚國疆域。
③“山隨”二句:俞瞠云云:“楚蜀山脈,至荊州始斷。大江自萬山中來,至此千里平原,江流初縱,故山隨野盡,在荊門最切。四句雖江行皆見之景,而壯健與上句相埒。后顧則群山漸遠,前望則一片混茫也。”(《詩境淺說》甲編)
④“月下”二句:倒映水中的圓月,像從天飛落的明鏡;江上云彩幻作海市蜃樓的奇景。海樓:即海市蜃樓,指海上云層經陽光折射而出現類若城市、樓閣的奇幻景象。
⑤仍:依然。憐:愛,眷戀之意。故鄉水:指長江。長江自蜀東流,李白少年生長于蜀,故云。稱長江為“故鄉水”。
【詩本事】
此篇作于開元十三年(725)秋,李白離蜀東游,沿長江而下過荊門時。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山形上合下開,遠望若門,故名。
【賞評】
詩人遠由水道而來,為楚地千里平原寫出了“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宏闊詩句。這句令人想起杜甫“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不過李白之句有生機動感,而杜句則沉靜悲壯耳。李白句所寫之景令人“決眥”亦不能看盡,狀千里平原、萬里江涌的景色如在目前,寫豁然開朗、江水流疾直入茫茫遠天的氣勢都入胸中。下接一聯更奇妙,月亮初升,如同仙人飛鏡;沒有山的阻隔,遠天盡處皆是云朵,層層疊疊,輕緩者如同江流沙渚,深厚者如同廣廈高閣,因說“結海樓”。讀完這聯,想象月色澄明下的云朵、平原、江水,該多么美,令人逸思欲飛。尾聯回到“送別”,更是奇句,自登舟放纜,舟下一片江水便托著船行,不辭千里,似乎在多情地送別行舟,一程一程直至楚地。這是李白出蜀時所作,他在蜀生活二十余年,對蜀中山水有深厚感情,而長江又是自蜀入楚,因言“故鄉水”。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深深含著對故鄉的相思之情,惜別之情,情復情兮,情何濃哉!
【詩評選輯】
①清·王夫之《唐詩評選》卷三:明麗果如初日。結二語得象外于寰中,“飄然思不窮”,唯此當之。泛濫鉆研者,正由思窮于本分耳。
②清·錢良擇《唐音審體》卷九:謹嚴齊整中,其光四射,如飛仙化人,迥非煙火面目。
③清·黃叔燦《唐詩箋注》卷二:“山隨”一聯,何等境界,唐人集中不可多得之語,然亦從上二句說來,尚有送別情在。“飛天鏡”、“結海樓”,語亦奇辟。
④清·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序例·論文雜言》:太白“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摩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少陵“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意境同一高曠,而三人氣韻各別,“識曲聽其真”,可以窺前賢家數矣。
⑤近代·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卷四:(三四句)雄闊。(末二句)語意倜儻,太白本色。
上一篇:韋應物《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
下一篇:沈佺期《獨不見》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