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隗君》中外哲理詩賞析
逢時獨為貴, 歷代非無才。
隗君亦何幸, 遂起黃金臺。
隗君,郭隗。他是戰國時代燕國人。燕昭王即位之前,燕王噲重用其相子之,并讓位給子之,致使燕國大亂,齊宣王趁機進攻,燕幾乎亡國。燕昭王即位之后,決心振興燕國,以雪先王之恥。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燕昭王問計于郭隗。詩中的“逢時”,即是指此而言。郭隗果然不負昭王之望,縱論待士的態度,提出:“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者,天下之士必趨于燕矣?!辈⒁灾亟鹳I死千里馬的故事啟發燕昭王,要尊賢,無妨從他郭隗開始。這樣,天下英才必然會被吸引到燕國來。昭王從其言,為其筑宮室,待之以師禮。果然,樂毅、鄒衍、劇辛等賢才從各地相繼來到燕國,燕國于是得以振興。這一史實,古之文人,莫不熟知。陳子昂痛切的人生遭際使他對這首詩情有獨鐘,玩味不已,令人喟嘆。
全詩之詩眼正在“逢時”二字。陳子昂心懷大志,用世急切;但是,現實并沒有給他提供施展才能的機遇。特別是兩次從軍邊塞,他痛感“塞垣無名將”的嚴酷,深憫“邊人涂草萊”的現實,迫切希望建功立業,一展夙愿;可是,事與愿違,求之愈切,失之愈遠。卓有遠見的意見不但不為主將采納,反倒遭猜忌、受排斥,這自然使陳子昂仰天長嘯,扼腕嘆息,無怪乎他要對“逢時”的郭隗一唱之而三嘆之了。唯其如此,他才會視“逢時”為“獨為貴”,目隗君為“幸”運了。應當說,陳子昂的喟嘆正是歷史上無數才智之士的共同喟嘆?!皻v代非無才”,只是不能“逢時”罷了。
這首詩的發人深省之處還在于透過對歷史表象的詠嘆,揭示了機遇于人生的重要。就其初衷而言,作者似乎是在羨慕郭隗之幸運,悲嘆自己之不幸;但是,作品的客觀意義卻遠遠超出了作者的主觀意圖。郭隗幸遇燕昭王,自然是郭隗個人之大幸,但他能有此大幸卻是時代使其然。燕國岌岌可危的形勢迫使燕昭王廣招賢才以振興國運,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郭隗得到了施展自己才能的機遇。如果不是遇到郭隗,燕昭王還是要起用其它人才以振興燕國。確如詩中所云,“歷代非無才”。才智之士能否被發現,被起用,機遇是極其重要的客觀因素,是非人力所能完全控制的帶有很強的偶然性的因素。
上一篇:《黑塞·階段》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白萩·雁》中外哲理詩賞析